,他開口道。
「這沒什麼難猜測的,前段時日,你不是讓我去找王文商議嗎,當時我便知曉,天子在這件事情上是不贊成的。」
「後來,天子同意遣派使團,我便覺有疑,又跑了一趟王文的府上,結果他卻態度大變。」
「不僅沒有在使團出使的事情上設置障礙,反而給好幾個衙門打了招呼,要行方便。」
「當時我便知道,這次使團出京,恐怕是要白跑一趟。」
聽了俞士悅的這番話,于謙放下心來,嘆了口氣道。
「原來如此,俞兄猜得不錯,這次使團出京,恐怕是要白費一番工夫,不過,昨日我與陛下爭執,卻非為此事……」
俞士悅有些疑惑,沉吟片刻,問道。
「不是為了這件事情,難不成,是為了王驥?」
要知道,當時于謙被禁足的原因,就是他反對撤換王驥這個征苗總兵官。
于謙搖了搖頭,道:「俞兄還是不要瞎猜了。」
想了想,于謙似乎又覺得有些不妥,開口道:「俞兄可還記得,除夕日你在我府上,我為何要攆著你離開?」
俞士悅頓時一驚,壓低聲音道:「你的意思是,那些傳言難不成是真的?陛下真的要針對於你?」
于謙嘆了口氣,輕聲道。
「總之,一會早朝上,俞兄只需靜觀其變,作壁上觀便是,切莫趟這趟渾水。」
俞士悅有心再問,但是天色已經蒙蒙亮起,宮門緩緩被推開,上朝的時辰到了。
於是,他只得將到了嘴邊的話咽了回去,整理好儀容,跟著長長的隊伍,朝宮城中走去。
今日的早朝在文華殿。
雖然說在昨天,吏部正式開啟了京察,朝野上下都因此而牽動了人心。
但是京察畢竟並非一日能夠了結之事,且京察涉及的官員,皆是四品以下的中級官員。
能入早朝的老大人們,品級基本都不會太低。
因此,早朝的氛圍還是相對輕鬆的。
禮部題奏了關於選秀的部分具體事宜,然後便是吏部,題奏了一批地方官員的轉調名單。
接著到了工部,尚書陳循沒有出來奏事,而是侍郎王偉站了出來,奏道。
「陛下,臣奉皇命,前往黃河沙灣決口視察,已有兩月,此乃當地水文地形狀況,請陛下御覽。」
有內侍走下來,將奏本送到天子的御案上。
底下的大臣們倒是沒有什麼反應,工部每年考察的地方多了去了,無非就是築堤修河的事宜。
不過這些工程,可都是要錢的。
戶部如今手頭吃緊,只怕這事情到最後,也就是不了了之而已。
王偉奏道:「陛下,沙灣決口已有數年,年年築堤,年年衝垮,每逢夏季暴雨漲潮,各處便會決口,當地百姓苦不堪言,且決口一開,漕糧亦會影響運轉。」
「臣帶領工部一應官員,實地考察之後發現,張秋等地河段,多年以來泥沙淤積,所築堤壩已高逾兩丈。」
「如此情況,單憑疏浚已力有不足,故工部議,當更築大堰,楗以水門,治渠建閘,起張秋以接黃河,沁水,如此方能解沙灣之年年決口之難。」
這下老大人們可來了精神了。
他們本以為,工部循常例要修築大堤,卻不曾想,這回工部竟要干一件大事。
開鑿大渠,修築水門,這花費的銀兩可就海了去了,就單說徵召的民夫,沒有個上萬人,這大渠連動工都甭想。
這邊天子也看完了奏本,點了點頭道。
「王卿辛苦了,沙灣決口的確不宜再繼續拖下去了,工部既然考察了當地的情況,那麼可有具體的預算?」
這回出場的,就是工部的尚書陳循了。
陳老大人移步上前,拱手道。
「回稟陛下,若從張秋而起,至沁水而止,所修築大渠預計耗銀八十萬兩。」
「至於工期,需視民夫數量而定,若數量足夠的話,三到五個月即可完工,尚可趕在今年雨季之前修築完成,避免影響夏糧轉運。」
第三百二十三章: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