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當中安靜了一瞬,雖然成敬老早就給他們透了底,但是一眾老大人們,還是感到有些無語。
這大過年的,朝廷連大印都封存了,天子您老人家巴巴的把他們幾個從府邸里揪出來,就為了這已經遷延半年多的苗地之事?
倒不是說這件事情不重要,而是這都打了大半年了,皇上您別的時候沒想起來,怎麼就偏在這個時候想起來了。
不僅想起來了,還想一出是一出的,這十萬大軍的總兵官,是那麼隨隨便便就換的嗎?
在場的人都算是和朱祁鈺的關係比較近的,但是關係越近,說起話來才越要謹慎。
沉默了片刻,當頭出言的第一個,還是于謙。
畢竟,他是兵部尚書。
「陛下,王驥屯兵辰州,的確已有不少日子,但是麓川大軍本就長途跋涉,需要修整,何況苗地山高林密,賊子狡猾,也需考慮。」
「凡戰者,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王驥前番軍報有言,正在探明苗地各部落駐地,打算一一擊破。」
「陛下若在此時將其撤回,恐前功盡棄,徒勞無功,不如下旨申斥督促,至於其是否故意拖延,待戰畢回師之後,再詳查不遲。」
有人當了出頭鳥,其他的大臣也就不再猶豫。
新晉的內閣大臣俞士悅,一向和于謙是政治同盟,二人的私交也頗佳。
于謙一說話,他立刻便跟上,道。
「臣以為於尚書所言有理,陛下心胸寬廣,顧全社稷,臣等素來敬服不已。」
「先時紫荊關大戰,總兵官任禮與提督大臣王文陣前不和,群臣力請撤換總兵官,惟陛下心念戰時大局,乾綱獨斷,命簡齋先生總攝軍務,平息紛爭,方有紫荊關之大勝。」
「如今,王驥陳兵不前,固然有錯,但是貿然撤換總兵官,恐再使軍心動盪,故臣以為,朝廷可下旨督促,同時酌情增兵,若王驥仍舊畏縮不前,違旨抗命,再行撤換不遲。」
從理由上而言,很明顯是于謙的更加紮實,有說服力。
但是不得不說,從聽起來的感受來說,俞士悅的話明顯更讓人舒服。
事實上,于謙雖然也是順著天子的話在說,但是其中透出來的意味就是,他並不覺得王驥的對策有太大的問題。
俞士悅就不一樣了,雖然到內閣沒多少日子,但是卻已經一改做理刑官時的剛硬風格,說話圓滑了許多。
天子說王驥畏縮不前,就當他畏縮不前好了,是真是假不重要,哄得天子高興,不要在這個時候折騰最重要。
方式不同,但是表達的意思卻是一樣的。
那就是不贊成在這個時候,對前線指揮的將領大動干戈,還是要以保證能夠平叛順利為主。
撤換總兵官不是不可以,但是新的總兵官要了解軍情,制定規劃,如果和之前的總兵官策略不同,那麼前期的投入,基本上就算是白費了。
接連兩個大臣站出來,雖然說的委婉,但是都是在勸諫,這明顯讓天子有些不太高興,道。
「紫荊關大戰,乃迫在眉睫,也先兵臨城下,大戰一觸即發,臨陣換將自然會動搖軍心,為敵所趁。」
「可苗地雖亂已久,但是面對十萬大軍,他們也不敢衝擊,王驥陳兵許久,亦不曾和他們大規模開戰,如今年節,短期內只怕也不會大戰。」
「如此境地之下,如何便換不得總兵官?」
老大人們顯然也沒有想到,天子這次會如此固執。
天知道到底這位王驥,是哪裡招惹到了天子,惹得這大年節下的,就非要將他撤掉……
見沒人說話,朱祁鈺便索性點人,道。
「石駙馬,你如今在五軍都督府供職,對各家勛戚知之甚深,憑你的了解,京中的勛戚,如今誰能擔此重任?」
五軍都督府和六部都察院不同,其中的人事任免,完全由天子決定。
因此,在天子的面前,石璟這個五軍都督府的都督,是沒膽子跟文臣一樣炸刺的。
天子說啥就是啥,既然問了,他就答。
「陛下,京中驍勇者不少,但是能擔當總兵官
第二百七十二章:總兵官的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