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朝臣,向來是翻臉無情的。
尤其是在面對君王的時候。
前世,朱祁鈺一度以為,他勵精圖治,宵衣旰食,聽言納諫,仁慈布德,對這些大臣施恩,那麼他們自然也會體諒自己的難處,明白他的苦衷。
然而一場易儲風波,讓他看的清楚明白。
在這些大臣的心中,君王布德天下,優容朝臣,是本分,而不是施恩。
做到了,他們會交口稱讚賢君,做不到,他們會爭相勸諫。
他們需要的,是一個沒有感情,永遠按照仁孝禮義治國的君主。
這個君主,是不能有一點點的私心的,否則,便是不賢,便會使群臣離心。
所以如今,朱祁鈺心中其實並不在意,群臣是如何想他的。
這一點,其實朝中的七卿大臣們,都隱隱有所感覺。
天子在他們面前,從來都不掩飾天家之間的真正局面,他們在勸諫天子的時候,也從不會指望什麼天家情誼之類的話,能打動天子。
但是,除了他們之外,朝中的諸多大臣,對此其實並沒有真正的察覺。
他們天真的覺得,天子好名,好賢名,重禮法,一直在維護天家的和睦。
然而,他們並不清楚的是。
在朱祁鈺的心中,早已經分清楚了朝廷和天下的區別!
他需要穩定的是大局,是萬民。
天家的和睦景象,只需要讓天下萬民知曉,便足夠了,這對社稷是有好處的。
與此相同,太上皇去土木堡致祭,對於天下人來說,是他們犧牲的親人子弟得到了正名,對國家來說,是民心的安穩。
有這一點,就足夠了!
所以,林聰用任用權宦的名頭來壓他,朱祁鈺心中其實是絲毫都不在意的。
他們心裡都清楚,舒良是皇帝的代言人。
所謂闖宮圍府,逼凌太上皇,哪是一個太監敢做的?他背後必然站著的是天子。
這些御史要朱祁鈺處置舒良,其實就是變相的要天子低頭。
為所謂的「天家和睦」低頭。
但問題是,朱祁鈺要的,從來都不是真正的天家和睦,更不是群臣虛假的奉迎。
他心中所存是萬民,系的是社稷。
所以,萬民覺得天家和睦,天家就必然和睦。
這也是朱祁鈺大張旗鼓的迎接太上皇,甚至不惜自降身價,打算親自郊迎的原因。
老百姓們,沒有那麼多的彎彎繞,也不懂得什麼政治意義。
他們所看到的,就是輕易不出宮的皇帝,在見到自己的哥哥回京之後,歡欣鼓舞的大張旗鼓去京郊迎接。
看到的,會是天家和樂,親親之誼。
這些便足夠了!
朝臣們看到的是什麼,對於朱祁鈺來說並不重要。
因為隨著太上皇的歸來,雙方的矛盾愈演愈烈,這種脆弱的「天家和睦」,遲早會被打破。
但,這些朝臣意見再大,也只是在朝廷內部,影響不到整個國家。
天子固當仁慈,但不能,也不會仁弱!
強行在朝野上下,都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最終只會作繭自縛。
維持朝局的穩定,目的是為了維持國家的穩定。
這一點,朱祁鈺一直十分清晰。
就如這一次,土木堡祭奠,對於百姓萬民來說,是眾望所歸,所以他要做。
至於會不會因此受到朝臣的不滿,最終會鬧成什麼樣子,那就要看,這幫人能逼他用處何等手段了。
舒良,是一顆試金石,也是一個問路的石子……
真正的交鋒,從此刻開始。
殿中的氣氛愈演愈烈,科道的官員一個個站出來,但是,主張基本上都相同,絕大多數都是要求嚴懲,只不過,說話的口氣有些比較婉轉,沒有林聰那麼激烈而已。
天子依然沒有任何表示,於是,最前頭的緋袍方陣當中,站出來一位老大人。
刑部侍郎,周瑄!
他說:「陛下,舒良份屬內宮
第五百三十一章:投石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