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又是數日過去。
王文的脾氣倔,但他有一個好處,就是不會違逆天子的旨意。
所以,在御前奏對之後,老大人回到吏部,很快就重新召開了部議,商量出了一份新的升賞章程。
這一次,天官大人出手大方的很,按照天子所說,一應的勳爵蔭封賞賜,都按照頂格來設置。
據說當時,給過來列席的沈尚書和兵部俞侍郎心疼的嘴角直抽,尤其是沈尚書,差點沒掀桌子。
不過到了最後,事情還是圓滿解決。
至於原因,據說是旁聽的成敬公公看不下去,出面調停,說是回去稟明天子,一應的金銀財帛賞賜,都從內庫中劃撥。
如此,才算是平息了這場小小風波……
不過,這都是小節,這次的升賞,原因是迎歸太上皇有功,所以自然繞不過使團的三人。
朱鑒,李實和羅綺三人的去處,已經有天子詔旨定了下來,那麼其他的人,就好說的很了。
該擢升的擢升,該賞賜的賞賜,該蔭封的蔭封,這些事情,吏部和兵部本是做慣熟了的。
翌日,奏疏在早朝上遞了上去,朝臣們總算是沒有鬧起什麼亂子,不過……
「皇爺,近些日子以來,朝中還是有不少大臣在私底下議論,為朱閣老鳴不平,覺得以他的功勞,本該能夠更加得到朝廷的重用,但是因為朝中沒有空缺,所以,只能在內閣當一個普通閣臣。」
「更有甚者,還有幾個和朱閣老同鄉的御史,非議說,論功績,能力,資歷,朱閣老都比俞閣老更適合次輔之位,言語當中,透出的意思,就是皇爺您為了打壓朱閣老,所以,才趕在太上皇回京之前,急急提拔了俞閣老,補上次輔之位。」
乾清宮中,舒良一身普通的宦官素袍,手裡拿著一份份信封,躬身對著朱祁鈺稟報著。
至於消息的來源,自然是遍布整個京城的東廠。
所以,還是那句話,對於內宦來說,聖心最是重要。
如今,舒良雖然身在宮中伺候,但是東廠的諸多事情,基本上還是他來管著。
當然,作為東廠實際上的廠公,因為舒良不能經常出宮,東廠的很多事情都不得不擱置下來。
這個在天子登基後頻頻在朝堂上出現的機構,也因此暫時歸於沉寂,淡出了朝臣的視野。
不過,這些大臣們不知道的是,舒良雖然身居宮中,但是,他卻並沒有閒著,而是將東廠由明轉暗,趁著朝臣們的精力沒有放在東廠上的時候,廣布人手,重新布置了許多隱秘的消息渠道。
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說,舒良被撤去東廠提督之職,其實也是好事。
對於舒良自己來說,反而是更忙了。
既然擔著坤寧宮總管太監的銜,很多事情他自然是逃不掉的,何況,就憑皇后娘娘和天子的情分和肚子裡的皇嗣,給舒良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不盡心。
一邊要管著坤寧宮的大事小情,一邊又要建設東廠的消息渠道,里里外外的,舒良在坤寧宮和乾清宮這幾個地方,來來回回的跑,可算是累得夠嗆。
但是,這種疲憊,卻反而讓舒良越發的有心勁兒,因為他知道,對於宦官來說,只有越被信重的人,才會越忙。
所以,對於這些忙碌,他甘之如飴……
朱祁鈺一邊批著奏疏,一邊聽著舒良的稟報,聞言,手中的硃筆倒是擱了下來,道。
「這話說的也不算錯,以朱鑒的功勞,單單入閣,的確委屈他了。」
就像王文壓不下朝議所以只能暫避一樣,功勞大小,是否得到了公正的待遇,朝臣那裡是有一桿秤的。
他們之所以不滿,其實也是在維護自己的利益,為的是有朝一日自己為朝廷立了功,也能得到相應的升賞。
對於朱鑒來說,雖然朱祁鈺給了他一系列的升賞,又是加封太子太師,又是加戶部尚書銜,又是准食雙俸,又是加蔭子嗣的。
但是,落到實處的權力上,他就是一個普通的閣臣。
他兩入瓦剌,在迎回太上皇的事情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是,最終獲得的實權,卻和資歷,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