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殿中,誰也沒有想到,鎮南王會是這樣的態度。
要知道,不論是對於大臣們來說,還是對於襄王來說,都以為這位鎮南王跪在宮外,是來祈求原諒,以期能夠減輕責罰的。
這種狀況下,就在他們父子二人在外一直不停的認錯一樣,伏低做小,好聲好氣的繼續認錯,才是正確的做法。
但是,誰能想到,進了殿中,當著天子和王公大臣的面,這位鎮南王反而一改在宮外時的認錯態度,口氣咄咄逼人的。
他的這番話,雖然看似是在認錯,但是,一句「若再來一次,臣還是會這麼做」,便可見在他心中,並無「悔過」之意。
相較於在和襄王的衝突當中的對錯,反而是鎮南王給外頭的這幫宗室子弟求情,顯得更加真誠幾分。
但是,他的這番態度,顯然讓天子十分生氣,最明顯的,天子的眉頭已經肉眼可見的擰了起來。
這副樣子,讓殿中大臣都一陣擔心,天子會不會一怒之下,真的把外頭那幫宗室子弟都給重重責罰一番,那到時候,才是出了真正的大事。
事實上,對於十王府外發生的事情,一眾大臣也甚是為難,或者說,涉及到這種宗室的事情,基本就沒有不為難的。
只不過,如今的這樁事情尤其為難而已。
按照道理來講,這幫宗室子弟跑到十王府鬧事,衝撞朝廷親王,甚至大打出手,丟盡了朝廷顏面,理當重重懲處。
但是,問題就在於,很多時候,是不能講道理的。
還是那句話,這些宗室子弟,雖然大多數身上都沒有爵位,但是,血脈高貴,身份尊崇,有一半以上,都是各家的嫡子世子,真要是把他們給怎麼著了,各地的親王郡王們,指定是要鬧翻天的。
退一步說,就算是要收拾這些跋扈的宗室,也不是在這個時候。
且不說如今正值整飭軍屯的當口上,宗室若再鬧起來,對於朝廷來說簡直是一團亂麻。
就單說是對這種令朝野震動的大事該如何處理,朝廷也自是有一套心知肚明的規矩的。
對於朝廷來說,如果不是類似軍情這種徹底按不下來的事,那麼事情鬧大了,第一件事要想的,永遠是如何安撫輿情,縮小影響,儘量先把局面平穩下來,待得事情處理完之後,風頭過了,對其中參與的人,再一一的慢慢秋後算賬不遲。
但是風口浪尖上,激化矛盾,絕對不是正確的做法。
所以,這個時候,只能想法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鬧出了這樣的事,襄王的顏面簡直都要丟盡了,而且,鎮南王如今又是這樣的態度,想讓襄王就此放手,只怕不易。
於是,群臣只能寄希望於,無所不能的天子,在這個時候依然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想出解決辦法來。
應該說,聖明英斷的天子,是永遠不會辜負來自臣子的期望的,這一點,當今陛下一直做的很好,這次也不例外。
皺著眉頭瞪了一眼底下的鎮南王,天子到底還是沒有衝動之下,將一眾宗室子弟一起責罰,而是沉吟片刻,撇開鎮南王,將目光落到了臉色頗不好看的襄王身上,道。
「襄王叔,如今岷王太叔祖新喪,皇叔你又在府中養傷,宗學無人管理,這才讓這幫混小子上躥下跳,無法無天的胡鬧,歸根結底,還是他們的心性欠佳,管教不夠,所以,朕覺得,與其責罰他們,不如好好的繼續管教他們。」
「前些日子,禮部的胡尚書上了奏本,說是禮部如今空閒了下來,可以抽調些人手去宗學幫忙,必要的話,禮部也可以代管宗學一段時間,不知皇叔覺得,此舉可行否?」
話音落下,襄王還沒來得及有什麼反應,一旁的胡大宗伯就眨了眨眼睛……他什麼時候上本了?
明明就是剛剛見天子的時候,隨口提了那麼一句而已,咋就變成以禮部的名義上本了?!
抬起頭徵詢的看了一眼天子,正好撞上天子平靜的目光,胡老尚書心中一跳,移步出列,道。
「襄王爺,陛下說得對,宗學事務繁多,其中入學的子弟又身份尊貴,時刻離不了人,如今岷王爺薨逝,您又不便管理,為了避免鬧出更大的事端,宗學還是交
第七百五十一章:圓滿結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