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中,朱祁鈺不由幽幽的嘆了口氣。
事到如今,就連他也不得不說,這滿朝眾臣當中,若論心計權謀,陳循可數的上是第一等的。
從最開始拋棄內閣,提前避難轉到工部,再到此後的歷次朝爭當中,他基本上都能做到明哲保身。
而這一次的事情,顯然他是精心做了籌謀的。
打從一開始,所有人就都覺得,羅綺舉薦張睿去漳州府,目的是為了打壓王越,藉此機會,試探天子到底是否還仍然寵信于謙。
包括朱祁鈺,他也一直都是這麼覺得的,但是,直到剛剛他才反應過來,事情很有可能並非如此。
回到所有事情的最開始,朱祁鈺包括朝中的諸大臣,之所以會覺得,羅綺舉薦張睿,是在試探聖意,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和這件事情同時,出現了許多彈劾于謙的親信方杲等人結黨營私的奏疏。
這兩件事情同時發生,自然而然的,就被歸結為是同一個幕後主使,但是,就連朱祁鈺也忽略了一點,那就是,這兩件事情的背後,未必就是同一個人在動手。
這麼一來,很多事情就能夠解釋了。
要知道,當初彈劾方杲等人的那一批聲勢可並不小,如果說這一切都是羅綺策劃的話,那麼,他的實力顯然不足,而如果幕後之人是陳循的話,那麼,他必定要和羅綺提前有所聯絡,而舒良查到的結果,卻是二人沒有什麼私下的往來。
但如果將這兩件事情分開來看,就合理了許多。
羅綺舉薦張睿,是出於陳懋的關係,那麼,讓張睿去漳州府的這個舉動,很有可能就並不是在針對于謙,而是單純的想要拿到漳州知府的位置,為南宮在海貿當中的利益鋪路。
而最終之所以會形成,朝中有人在攻訐于謙的假象,則是陳循在背後因勢利導。
不錯,假象!
如果羅綺和陳循之間,真的沒有什麼私下的往來串通,那麼很有可能,這整件事情,就是陳循在借羅綺舉薦張睿這件事做局,而目的,就是將俞士悅卷進來!
身在中樞,別人不清楚,但是,陳循是很清楚皇帝對于謙的態度的,即便是稍有冷淡,也不至於到了厭棄的程度,所以,不管聲勢造的多大,想要真正的扳倒于謙,並不可能。
不過,他所需要的,僅僅只是一個假象而已,如今于謙被遣派出京,方杲等人便遭彈劾,與此同時,內閣當中也有人借漳州知府一事試探聖心,完全可以形成一種山雨欲來的氛圍。
易地而處,不論是誰站在于謙的立場上,都必定會出手干預此事,而于謙已經奉旨出京,如果說,他想要干預此事,除了自己上奏之外,最方便的手段,自然是拜託自己在京中的人脈。
而眾所周知的是,朝堂之上,和于謙私交最好的,就是俞士悅,何況,這次的事情,方杲等人並沒有錯處,所以,俞士悅就算是站出來干預,也不能算是徇私庇護,甚至可以說是仗義執言。
所以,從任何角度上來看,俞士悅都沒有袖手旁觀的理由,但是,這件事情的陷阱,恰恰就在此處。
俞士悅一旦插手干預此事,那麼,原本針對于謙的攻訐,立刻就會轉變風向,來到他的身上,攻擊他和于謙內外勾結,官官相護。
當然,這件事情當中,俞士悅本身是占理的,所以鬧到最後,也不可能真的把俞士悅怎麼樣。
但是,陳循想要的,也並不是真的扳倒俞士悅,他只需要,讓俞士悅成為風波的中心,他的目的就達到了。
別忘了,他真正想要的,是刑部尚書的位置,如果消息沒錯的話,那麼,金濂的身子撐不了多久了,快則一個月,慢則兩三個月,他必然會上奏請辭。
而在這個時間點,俞士悅卻身陷風波當中,疲於應付這些流言和彈劾,自然騰不出手來,去跟陳循爭奪這個刑部尚書的位置。
等到俞士悅將流言平息,那麼,一切也就塵埃落定了。
陳循這一手聲東擊西,不可謂不高明,就連朱祁鈺,也是直到現在,才窺出他真正的用意。
但是,不得不說,朝堂之上很多時候,是充滿驚喜的,就拿這次的事情來說,陳循費盡了苦心,想要把俞士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