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只能是張敏來繼任。
這個局,王翱算計的不可謂不多,更重要的是,這般布置,俞士悅此前卻沒有看出任何端倪,若說沒有張敏的配合,恐怕是不可能的。
畢竟,俞士悅平日要兼顧東宮,事務繁忙,所以內閣很多時候,都是張敏在幫他盯著的,但是,他卻忽略了,朝局之上,只有永遠的利益,張敏雖然之前和他交好,可在這樣的事情上,也未必就不會成為王翱的人。
事情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局勢已然明朗,俞士悅出宮之後,不久,懷恩就帶著旨意到了內閣。
「……上諭,命華蓋殿大學士王翱調任兵部尚書,加太子太師,文淵閣大學士張敏晉華蓋殿大學士,加太子少師,吏部尚書,仍入直文淵閣。」
「鴻臚寺卿羅綺,湖廣左布政使蕭晅,兵部左侍郎浙江參政孫原貞,命入直文淵閣,加太子少傅,羅綺加兵部尚書,任武英殿大學士,蕭晅加禮部尚書,任文華殿大學士,孫原貞加工部尚書,任文淵閣大學士,欽此……」
內閣公房外,懷恩面色肅然,將旨意傳下。
底下幾人的臉色卻各不相同,王翱自是眼角帶笑,張敏則是略顯意外,似乎有些不敢相信,首輔的位置,竟然真的落到了他的身上。
至於俞士悅,早知結果如此,神色倒是平澹的很。
只不過……
「孫原貞?」
在其他二人都還在欣喜的時候,俞士悅卻注意到了皇帝旨意當中的特殊之處。
要知道,廷推遞上去的七人名單當中,可沒有孫原貞,如此說來的話……
「陛下中旨,特簡孫大人入閣辦事。」
懷恩顯然預料到會有此問,並無太多猶豫,便直接回答道。
「明白了……」
俞士悅點了點頭,沒再說話。
按理來說,天子的這個旨意,是隱隱推翻了廷推的結果的,但是,一則內閣的體制特殊,再是加什麼太子三師,六部尚書銜,可畢竟本官只不過是個正五品的殿閣大學士,天子若想提拔誰,不過一句話的事而已。
二則,廷推雖然是最正規的銓選流程,但是說到底,最終的決定權還在天子手中,天子若對廷推不滿意,別說是簡拔不在名單上的官員入閣了,便是全盤將結果推翻,也是可以的。
事實上,這也是官場複雜的地方所在,有些事情,是典制,有些事情,是慣例,這二者看似相同,卻實則大有區別。
便如內閣,之所以被視為依仗聖心榮寵而定權勢大小,便是因為,依照典制,內閣只是正五品,但是按照慣例,卻例加二品之銜,典制如此,那麼即便是皇帝不滿意,也要照典制來,但是慣例卻不一樣,天子若不滿意,自然也可以不循例而為。
拿這次廷推來說,如果有人拿孫原貞被選入內閣的流程來做文章,那麼,只能是說他並無功勞,卻貿然從三品官入內閣加二品銜,有超擢之嫌。
但是,幾乎不會有人這麼做,因為這麼做最好的結果,就是孫原貞依舊入閣,但暫不加二品銜,而是以三品官的身份參贊機務,實質上仍舊阻攔不了他入閣,反而把天子給得罪了,怎麼看都是得不償失的事。
所以很多時候,朝廷各種看似複雜的設置,實際上卻都有其用意。
回到這個孫原貞身上,俞士悅對這個人倒是沒有太深的印象,只隱約記得,他是永樂十三年的進士,在地方上素有賢名,而且,他沒記錯的話,孫原貞如今在浙江的差事,應該是參贊軍務。
這麼一個人,天子突然將他調回京城,而且是中旨特簡入內閣,到底是何用意呢?
俞士悅如此想著,懷恩已然拱手告辭,就在俞士悅打算回公房的時候,他眼角餘光卻忽然瞥見,王翱的臉上莫名多了一絲愁色……
兵部尚書人選邸定,內閣首輔也隨之選定,再加上內閣的人選最終出爐,接連幾道旨意下發,著實是讓京城當中議論紛紛,數日下來,朝野上下都熱鬧的緊。
有些人在忙著攀關係,有些人在忙著尋故舊,總之,這一番調動帶來的,是長久以來中樞格局的變動,自這幾道旨意之後,朝中勢必要重新再形成一個新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