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慣例,冬至大節之前,是各個衙門最忙的時候,過了這段時間,基本上手頭的事務就都處理的差不多了,老大人們也就該安安心心的準備過年。
事實也的確是如此,半個月前,五軍都督府聯本上奏,上稟了整飭軍府的結果,在歷經小半年的整飭中,整個五軍都督府,可謂是大換血,其中有四分之一的軍官,直接被予以黜落,有少部分甚至涉及到了私販軍器,冒領軍功這樣的重罪,如今還在詔獄當中,等候發落。
除此之外,剩下的武臣,也有不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懲處,或是罰俸,或是降爵,雖然保住了官位,但是日子也都不好過的很。
與此同時,隨著朝廷有意用兵沿海的消息傳出,朝堂上下,不少大臣都有些坐立不安,終於,數日之後的早朝上……
「陛下,年節將至,朝廷理當罷去諸多徭役,讓百姓歸家安度年節,此刻出兵,恐有攪擾百姓之嫌,懇請陛下三思。」
剛一上朝,便有兵科的給事中站了出來,義正言辭的開口勸諫,緊隨其後,又有御史開口,道。
「陛下,戰事一起,百姓必受戰火波及,何況,這兩年以來,各地天災連綿,百姓未得休養生息之機,如今出兵,確非良機!」
內閣的聖旨已經下了,所以,消息早就傳開了,兵部和戶部,也都已經動起來了。
但是,大明的特色之一,就是聖旨下了,不代表事情就定了,辦事歸辦事,商議歸商議。
天子下了聖旨,不妨礙老大人們繼續在朝堂上勸諫皇帝收回旨意。
眼瞧著底下一個個御史挨個站出來,又是國計民生,又是休養生息,又是年節將至的把理由擺出來,基本上全都是反對的,朱祁鈺也不由有些頭疼。
到現在為止,這幫科道官員,真要說他們能影響什麼國政,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不過,就是煩人。
只要不遂他們的意,這些人便會不停的在朝堂上叨叨叨,就算是下旨讓他們不許議論此事,他們也會找別的藉口,扯回這件事情上,繼續叨叨叨。
這種狀況,是最讓人頭疼的,不理他們吧,一直說個不停,而且是反反覆覆,翻來覆去的說,理他們吧,這幫科道官員乾的就是這個差事,朝廷有不因言罪人的慣例,也不能真的把他們都怎麼樣。
而且,雖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今科道改革也有一段時間了,所以,這幫御史也吸取了過往的教訓,漸漸進化出了新的手段。
便如這次,出面參奏的,都是兵科和福建道的給事中和御史,所以要說他們逾越職權,是沒有的。
但是,其他的御史雖然不能直接參奏,可等到這些人說完之後,他們卻會趁著時機附和議論,算是變相的繞過了不許隨意劾奏非執掌以內的禁令。
畢竟,上奏的不是他們,早朝上頭,針對具體的政務發表一下看法,又沒有形成正式的奏疏,也算不得逾越本職。
因此,一時之間,早朝之上吵吵嚷嚷的,讓人一陣心煩。
應該說,這種狀況,朱祁鈺在前世的時候,已經習慣了,但是話說回來,這一世登基之後,因為種種原因,倒是沒有太多的這種經歷。
不過,沒有不代表不會出現,也更不代表,朱祁鈺對此的包容度會很高。
眼瞧著越來越多的御史站了出來,朱祁鈺的眉頭皺了皺,目光在地下逡巡了一番,最終,定在了某個人的身上。
「卿等所言,朕已知曉,王副憲,如今陳總憲告病,都察院由你監管,方才諸科道所言,你怎麼看?」
於是,不少大臣,立刻也同樣將目光落在了左副都御史王竑的身上。
這段時間以來,左都御史陳鎰有疾,一直臥病在床,所以都察院的事務,都交給了這位副都御史來代理。
天子剛剛特意強調了這一點,其用意不言自明。
這話看似是在問王竑是什麼看法,可實際上,卻是在提醒他,該好好管管這幫科道官員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陳鎰這位總憲大人,雖然不能完全算是對天子俯首帖耳,但是,在許多朝務上,也都是十分偏向天子的主張的,不少時候,科道御史們的騷動,都是他這位老大人壓下
第1142章 朝堂對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