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這裡,韓琦問了這麼多的問題,就已經證明,韓琦動心了,就怕他不動心。
沒錯,韓琦確實是動心的了,對長弓和棱堡這兩者很動心,他是親自看這兩款武器的強大程度的,只要他能夠大規模的普及,在西北建設西北就將會擁有一個永遠攻不下來的城防海,投入還不大,這是最佳的選擇,去了一定會立功的。
另外一方面,韓琦心中一直都想著西夏,甚至投身新法,是為了富國強兵,可是心中未嘗沒有,等到實力夠了之後,去報仇的想法。
現在,趙信把機會送到了他的面前,他怎麼可能不抓住,而且是可能性很大的。
從韓琦的表情之中,趙信明白,當時軍方的主要將領,甚至是宰輔,對於削弱西夏和遼國,都是同樣的態度的,只不過為什麼沒有參與到遼西之爭中。
趙信心中一陣黯然,歷史上,不知道處於什麼原因,對於境外作戰,朝廷就沒有認可過,也沒有在意過,春秋戰國時期的合縱連橫之術,到這個時代,已經沒有了,沒有謀敵於前,反而是被動的等待對方打過來。
實際上,國與國之間,什麼條約,什麼信用,只要不被發現那就沒有問題,哪怕是被發現了,只要沒有鐵證,推辭什麼的的也可以做到,大不了付出一定代價。
實際上,遼國和西夏,在賀蘭山的那一場大戰,準備的時間相當的長,無論是遼興宗,還是元昊,都知道,兩者必然會有一戰。
遼興宗並不把西夏放在眼裡,他是為了過去教訓西夏的,西夏那邊,卻是在瘋狂的準備,堅壁清野做的非常的徹底。
不過這一戰,準備的很早,雙方都心有靈犀的沒有宣傳,而且持續時間也不長,從遼國向西夏進軍,到最終戰敗,不過是幾個月時間,又是在遙遠的賀蘭山。
最開始,北宋不知道,後來,當北宋知道了,就已經晚了,戰爭已經逐步的結束了,雙方已經和平的解決了。
這一場遼西之間,大規模的戰爭,開始的快,結束的也相當的快,從戰爭局勢上面,遼國是慘敗,10萬大軍的,幾乎全部都被遼國所殲滅,如果說,元昊不依不饒的話,雙方的矛盾就會無法化解。
元昊在這裡,沒有一意孤行,反而做出了最正確的選擇,他在占據了上風之後,俘虜都給送還了,並且主動向遼國稱臣。
從此之後,幾年的時間,遼國和西夏之間,就再也沒有爆發戰爭,恭順只是一個方面,西夏用真正的實力,證明了自己不是軟柿子,反而遼國對於西夏進行了很多的支持,讓西夏得以毫無顧忌的攻擊北宋。
看起來,完全沒有在北宋的境內,甚至距離隴西都有很遠的距離,看似無法查手,實際上,北宋有很多應用的地方。
比如說,遼國大軍是沒有糧草而最終失敗了得,比如說,西夏當時,幾乎是傾國之力,堅壁清野,這才勉強取得了跟遼國戰爭的勝利,而且勝利的非常危險,一旦遼國在幾個舉措之中,有一兩個作對了,他們就很容易翻盤。
沒錯,雙方之中,強者是遼國,哪怕之後,西夏打贏了,他都不敢輕易的跳,老老實實的把俘虜什麼的還給遼興宗,否則,一旦遼國傾國之力前來,等待西夏的是滅頂之災。
知道了結果,時間地點和原因,遼國的戰爭就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地方,如果,在這個時間,有少許的動作,或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結果。
趙信跟韓琦將這個的原因,就是如此,韓琦心中一動,或許說,現在對於北宋來說,單獨對於西夏開戰,這有些太過了,沒有人會同意,可是如果說遼國對西夏開戰之後,那就不一樣了的。
之前不知道這個情報,中樞方面沒有準備,按照趙信的說法,還有幾個月的時間,只要他到了隴西,並且擁有獨立成軍的權利,那麼在這個時候,就可以趁機利用這個機會,對戰局進行控制,不說讓遼西打到死,趁機削弱西夏是可以做到的。
北宋更希望的是西夏被削弱,這一戰之中,哪怕是西夏贏了,他也沒有趁機削弱遼國,反倒是讓遼國逃過一劫,成功的挽回了損失。
西夏在三國之中的,勢力比較弱,可是相對於河北那邊,比較完善的城防來說,西夏這邊就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歷史上的北宋,錯過了這個機會的,或許是因
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