鉻是一種很特別的金屬,單純的鉻本身,不溶於酸,卻可以被算鈍化,一旦鈍化之後,就可以溶於所有的酸,可是他氧化作用很小,只有在高溫,或者特別的狀態下,才能夠被氧化。
鉻鐵合金,是一種特別鋼的合金,跟普通的鋼相比,可能在硬度上面,和耐磨性上面,無法跟普通的鋼材相比,可是一個耐腐蝕性,就是巨大的好處。
鐵在自然環境下,很容易被氧化,從固體變成粉末狀的三氧化二鐵,這就會造成本身強度上面的很大的改變,一些鐵的腐朽,也可以這樣來說。
鋼比起鐵來說,稍稍好一點,可是只是好一點而已,自然環境下,在不經常使用的前提下,或者表面沒有防鏽塗層的前提下,也會被氧化。
銅,之所以作為古代的貨幣單位,稀少只是一個方面,關鍵是,在自然環境下,銅或許會生鏽,但是主要形態不會發生大的改變,氧化的速度也很慢。
到了北宋,因為錢荒的關係,不但出現了交子這樣的紙幣雛形,也出現了鐵幣,在一定程度上,還相當的流行。
金屬貨幣,鐵本身就有價值的前提下,鐵幣的出現,也是一個自然的潮流,只不過,這個出現,他的價值,遠遠低於銅幣。
在之前,鐵的價格,只有銅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說,在同樣幣值的前提下,鐵幣應該比銅幣便宜的多。
實際上,無利可圖是鐵幣面對的最大的問題,可是錢幣,需要的東西很多,不是說,造出來一個鐵環就可以了,必須要有字,要有印,要容易攜帶。
這就有很大的問題,銅幣勉為其難,鍛造出不同的樣子,甚至是模具來鍛造,可是鐵幣,太便宜了,投入相當的工費的話,那是一種得不償失的。
往往,在北宋流通的鐵幣,最多,只是一個圓形,甚至連形狀都不統一,更別說一串串的,穿在一起,往往這種更加精良的,要貴一些,也保值一些,可是這樣的投入,遠不是普通的能夠相比,一定程度上面,鍛造者都會虧錢。
這也是鐵幣很短的流通,然後就消失的根本原因。
趙信的想法,從本質上面,就跟普通的幣值不一樣,他已經簡化和廉價了鐵,現在的鐵的成本只有13文左右,就算是鋼,也不超過15文,可是之前的印象,加上趙信做出來這個鐵幣的目的,是為了簡化北宋的錢幣環境。
說白了,用一種明顯比銅幣高檔,卻本身廉價,耐用和美觀等眾多的方面,創造出的一種新的貨幣,在最初的時候,價格應該就高於的銅幣。
然後才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而且貨幣量比現在北宋貨幣大得多的一種貨幣。
北宋的錢荒,一直都存在,在沒有深刻認識到錢荒對經濟的影響,比如說,民間的貨幣減少,影響到了商業運轉的,沒有足夠的錢幣購買產品,以物易物,甚至把絲絹納入到了錢幣的領域。
北宋的稅收,一直都是錢糧,絲絹共同的,一定程度上,絲絹也取代了錢幣的作用。
可是絲絹這種東西,作為錢幣使用,就背離了他的作用,眾所周知,流通的多了,不可避免的就會髒,就會損耗。
對於普通的銅錢來說,有些損耗,有些髒,不算什麼,可是絲絹髒了,甚至損壞了,這算什麼,這代表著貨幣被消耗,貶值。
另外一方面,對於農民來說,物價的上漲和各種貨幣獲得的困難,讓他們的生活更加的困難,有時候,勞動力就是這麼的被剝削了。
如果貨幣充足,這種狀況就不會出現,就如同現在的鐵匠作坊一樣,有足夠資金,支付費用,在整個高收入人群之中,形成了龐大的市場。
現在,鐵匠作坊的供應量還不足,他只是一個作坊,而不是一個完整,而合理的城市,不可能供給整個城市所有需求,這種情況下,很多的市場是被別人獲得的。
這從大名府最近的商貿活動繁盛,曹劌甚至發現,大名府的商業收入大幅度的增加,就可見一斑。
北宋的稅務水平,在封建社會是相當低的,雖然各種名目的商稅,可是大體上,實物和錢本身來說,應該只是10抽1,這種幅度,真的是很低,這也是商貿活動繁盛代表。
可是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商稅的水平,增加了差不多七成,沒有到翻倍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