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闢水田,種植稻米,這個念頭剛剛出現的時候,別說是底下的這些人員沒有想到,就算是韓琦,也是大大的吃了已經,在他的印象之中,西北一向是貧瘠少水的,能夠有足夠的水澆地,已經不錯了,水田,那要多麼有想像力,才能夠開闢出來。
可是真正落到實處,特別是西平湖和整個西北農田水利工程,逐步完工的時候,他們卻發現,水田,其實沒有那麼的麻煩,只要保證有水,再加上一些肥料和水稻,開闢水田,並沒有眾人想像的那麼的困難。
韓琦在準備的時候,只是做出了2萬畝數字,考慮的就是,水資源並不容易獲得,大規模的水田,或許在水利樞紐附近,還可以,遠的話,就不太合適,水田對於水的消耗太大了。
旱田和水澆地,對於水的需求,更多的是澆灌到土地之中,通過作物的根部吸收的水,他們的總量不算太大的,通過水滲透,在表面被曬乾,鎖住了水的蒸騰作用之後,蒸騰的水分並不多。
可是水田不一樣了,在南方陰雨多的地方不算什麼,可是在北方,日照時間長,蒸騰作用大,水田的消耗可能是南方的一倍,甚至是兩倍,可能同樣種植一畝水稻,南方用水量可能只有800方,可是北方甚至達到兩三千方。
一畝地,幾乎相當於水澆地10畝,甚至更多的消耗的時候,這個水田,就有些的過分了。
這個時代,還沒有發展成北方水稻,通過千年的自然演變,由南方的水稻,變成只是澆水,不是在水中生長的水稻,這需要漫長的變化。
這些都是種植的問題,韓琦不會去考慮這個問題,他先要做出來,真正要種地的時候,還是要靠這些老農民。
靈州的水利工程,以此為延伸的整個西北的水利工程,從一開始,就創造了一個個的不可能,西北一片白紙地方,居然一下子鏈接了這麼一個巨大的工程,在韓琦連成體系之後,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的,在靈州水利工程,還有整個西北的水利工程,徹底的完工的時候,整個西北水田數量,高達12萬畝。
這還不是最終的結果,當引入了定海軍的技術之後,擴大到了24萬畝,並且把稻田養魚的,還有其他的一些先進的技術應用上來的,在北方長生長期的前提下,居然真的造就了一個貢米。
這個本來是淮河流域的一種最出色的稻米,卻跟西北的壞境和水利工程珠聯璧合,並且用了幾年的時間,正式的紮根在了靈州,綿延數百年。
這個最終,被以黃河反過來命名的河黃米,以顆粒飽滿,味道香甜著稱,最開始的時候,如同之前預料的那樣,只是跟南方的上等米一個檔次,不算特別的突出,可是伴隨著慢慢的變化,特別是引入了定海軍的良種培育,在短短几年時間之中,完成了更新換代,形成了一種有異於南方大米的長粒型大米。
這是河黃米的特色,也因為口味和種種特點,受到了追捧,最終,這個產量和價值都高的米,成為了西北另外一個支柱。
河黃米成為了未來靈州的一個重要的象徵,從根本上面,解決了靈州的很多問題,讓靈州不在簡單的依靠邊境貿易,畜牧,有了第三條更加基礎的支柱。
擺在眾人眼前的東西,這些都是可以看到的,瞎說不了的,不說哪一個池塘,就說是幾百里的水渠,可以肯定的是,靈州會擁有最少100萬畝以上的土地,大半還是水澆地。
因為靈州水利工程的緣故,來調查的人,大部分,都是跟農田水利有關的,再說了,在北宋,農業是一個地方官員的重中之重,一個官員可以不發展商業,不發展製造,可是如果農田經營不好,稅收收不上來,那就是一個大問題,兩季的糧食,那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
他們從這麼一個平西湖看出了未來靈州將會有多麼的發達,雖然有些奇怪,為什麼能夠在短時間之中,就有這麼大的成果,可是擺在面前的例子。
很明顯,這個不停注入的水量,除了黃河之外,沒有別的河流能夠做到了的,只要這個注滿水,哪怕是遭受乾旱的氣候,靈州也可以有巨大的收益。
60萬畝水澆地,代表著什麼,180萬石糧食,這對於西北是什麼概念,如果全部都是軍屯的話,他最少可以支撐20萬人以上的軍糧。
來自樞密院的官員,極為
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