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領土問題,在任何時候,都是談判的核心問題,這需要一點點的爭奪。
在初期,雙方個不相退,遼興宗的態度更是強硬無比,一絲一毫都不願意後退,經過了一陣的爭辯之後,韓琦稍稍的退後一步,最終,以遼興宗付出部分戰利品為代價,結束了這一個土地的爭奪。
靈州已經歸屬於北宋了,遼國也清楚,如果採用戰爭的方法,根本不可能,把靈州占據,這種情況下,遼興宗也不可能提出,讓北宋放棄靈州。
雙方的起點,就是從靈州開始,最初,還試探了一下,可是得到了韓琦堅決的否定之後,遼興宗也不再堅持,在經過了一系列的交鋒,特別是韓琦銳利鋒芒之下,最終達到了統一的結果。
北宋可以把靈州地界,整體向前前進30里,到其中一條黃河支流位置停下,在東部這一側,屬於是北宋的領土,北宋可以對它進行開發,包括靈州在內。
除了30里之外,雙方劃定30里的緩衝區,都不允許駐兵,這個條件,距離韓琦最初提出的,把從靈州到興慶府的這段距離平分來說,減少了差不多8成,這種情況下,韓琦哪怕知道,最終必須要這樣,也會努力的爭取,據理力爭。
或許,韓琦的要求,太過稀少,或許韓琦太過難纏,最終,遼興宗還是同意了要求,在確定分界線和緩衝區之後,作為對北宋的補償,給予一定的補助。
這個補助最終計算清楚,是1萬匹鐵鷂子使用的戰馬,3萬匹普通馬,還有包括10萬頭牛在內的接近45萬頭牲口。
看樣子,相對於土地來說,這些在遼興宗哪裡真的不起眼,一頭羊,一匹馬,甚至是一頭牛,這些在遼興宗眼裡,不值錢,可是放在北宋,因為封鎖的關係和路途的關係,一頭牲畜的價格,甚至比遼國的價格高出十倍,甚至是二十倍。
看起來微不足道的賜予,可能在遼國,只是幾萬貫,絕對不超過10萬貫,還是從西夏手中搶到的,可是放在北宋,單純1萬匹鐵鷂子戰馬,就超過200萬貫了,3萬匹普通的馬也超過百萬的,10頭牛和30萬頭羊,基本上也都是百萬層次。
這個賜予,幾乎相當於一下子給了北宋幾百萬貫,這可比簡單的土地,貴重很多了。
這是遼興宗能夠答應的極限,依次為代價,北宋將會只保留的靈州這麼一片土地,最多稍稍向前延伸30里。
30里,在地大物博的遼國看起來,這不是一片很小的地方,稍稍眼神,到一個黃河支流,這又易於區分,不會產生些微的領土爭端。
對於北宋而言,寬30里,長300里的這一片區域,也是一片不小的區域,總計達到300多萬畝的土地,以一畝地一石的產量,足以支撐30萬人以上的生存,這對於北宋在西北的力量,是一個極大的促進。
草場,跟良田,他們的承接能力,相當的不同,相對於貧瘠的草場而言,良田更容易養育更多的人。
這也是中國人口龐大的根本原因,看起來草原上土地廣闊,到處都是牛羊牲口,可是一頭牲口要長成需要多長時間,純粹吃肉的話,又可以養活多少人,一畝草場能夠承載的人員非常有限,甚至要千畝,甚至更多的草場才能夠。
可是一畝耕地能夠養活多少人,南方富庶的土地,一年兩季,差不多能夠收到6-7石的糧食,這樣的產量,幾乎快要能夠養活一個人了。
草場跟耕地,百倍的差別,這也是農耕民族穩定根源,就算是大型的災難,對於草原民族來說,那是生存危機,對於農耕民族而言,除非是那種絕收性的大災難,否則減產的這種,最多就是苦一點,下一年再勤勞一點,就可以搬回來。
靈州,放在西夏手中,不過是一片水草豐美牧場,300多萬畝,最多承載幾十萬頭的牲畜而已,這樣牧場,也就是養活幾萬人,可是放在北宋手中,最少也是十倍,一定程度上面調整,甚至是20倍以上。
在解決了最後一個問題之後,北宋沒有介入,遼國也好受了很多,幾十里的土地,在遼國看來,不過是把邊界線稍稍的向西,這點土地,連塞牙縫都不算是。
在北宋的營地,在韓琦回歸之後,已經開始後撤了,之前獲得的牲口,需要分批的送回到靈州去,現在又有遼興宗的承諾,不管這個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