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算是來到樞密院的12個將軍,也是如此,比說他們是不是分屬於不同的派系,單純說見解方面,也各不相同,不是每一個人都同意狄青的,再加上有些特別的想法,12個人最終有6成行。
這6人,全部都是贊同了狄青的看法的,認為要想跟遼國開戰,就必須要考慮到的防守的問題。
換成北宋剛剛成立的時候,燕雲十六州不算什麼,最多是一塊土地而已,在遼國之中,類似的土地不知道有多少。
可是現在,燕雲十六州已經成為了遼國最重要的土地之一,甚至專門成立了南院大王,專門管理這裡。
哪怕是遊牧民族,在向中原王朝學習之後,伴隨著一段時間的穩定,必然會形成一系列大型的城市,要養活這些人口眾多的城市,單純遊牧是不行的,遊牧所帶來的肉食的提升,在草原部落還可以,到了國家,就不行了。
這也是在歷史上,人類起源的時候,最初的部落,氏族,基本上還是以遊牧的形態,可是慢慢發展著,中原王朝越來越大,實力越來越強,可是遊牧民族,則成為了另外一種發展,以全民皆兵的方法,開始了屬於他們的歷史,甚至居無定所,也就是廣闊的大草原能夠支撐他們的發展。
在強大的時候,面臨著中原王朝的薄弱的時候,他們也成為肆虐一方的凶神,可是一旦失敗,那就無法挽回,連保持住維持都很難。
燕雲十六州,擁有著整個的遼國,最好的耕種條件,也有原生的漢民,當時的兒皇帝石敬瑭,不但送出了土地,還送出了大量的民眾,這些人經過了百年的繁衍,除了頂級大族,或者是在遼國受到迫害,對北宋還抱著好感,其他的底層民眾,他們老老實實的生活,為整個遼國,供給著糧食。
這麼一處地帶,可以說是遼國糧倉,一旦這裡出現問題,不說徹底陷落,就算是有一部分,剩下的,也無法發揮出作用,這種情況之下,遼國的四京,就會出現問題。
這是一個馬蜂窩,別說是直接攻擊的,就算是稍稍的威脅,都會讓遼國的強硬的反擊。
只要這一戰開始,遼國必然會派遣軍隊過來迎戰,甚至找機會,攻入到的北宋。
這中間,也產生了一些的分歧,那就是抵抗的方法。
狄青和大部分將軍認為,棱堡,或許能夠出現一個突破口,從目前的現狀分析的話,棱堡的強大是可以看出來,可是沒有去的人,則是認為,棱堡是屬於未知的東西,未知就存在著風險性,與其冒險的去弄一個完全不懂的東西,還不如把長弓給搞清楚。
攻擊高於防守,北宋本身的防守,應對遼國的進攻,已經夠用了,只要在第一時間,利用新式禁軍的攻擊力,把遼國的有生力量都給建滅掉的話,北宋所要承受的危險,就會大大的降低。
兵者凶也,為將者,如果有一些婦人之仁,那麼仗也就打不下去了,這也考慮那也考慮真正的戰爭要怎麼辦。
言外之意是,他們不在乎那麼一點點的損失。
這不能說不對,卻是一個將軍的正常思維,卻不是一個元帥的正常思維。
在戰爭開始之前,不要考慮,戰勝了是怎麼樣的,要提前的考慮,如果失敗了會怎麼樣,能不能承受住這樣的後果,這才是一個統帥應該做到的,一旦失敗,最終一下子葬送了所有的成果,這樣的就是考慮不周的結果。
很多明明占據優勢的,卻被翻盤的,你說那個統帥真的徹底看不到漏洞麼?就算他看不到,下面的幕僚也會提醒他,大部分的情況是,太過自傲了,認為那些地方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地方,卻沒想到,成為了翻盤的所在的。
狄青就是這麼的認為的,一個強悍的,足以抵擋住遼國十萬大軍的棱堡,才2000貫的造價,只要建設起來一部分,就會在北方形成一個可怕的防護,有這個作為基礎,他們攻擊也來的更加猛烈一點。
不是所有人都跟著去,狄青根本不在意,他只要自己確定就好了,這個棱堡,到底有幾分成色,這關係到他下一步的作戰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