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樂縣衙之後,綠色官服縣令小心的陪在一個軍人的旁邊,並且看著軍官臉色說話,這在宋朝是不可想像,文武官職的區別,文官遠高於武官,哪怕是從九品,剛剛入流的文官,都可以訓斥六七品的中級武官,也就是節度使這樣的高官,或者州刺史這個級別,他們會小心一點,至於三四品,甚至更高的文官,他們根本就不在意武將的看法,更別說陪笑臉。
南樂縣的縣官是一個縣令,丹木不過是虞候,虞候是低品官,邊軍都頭就是更低的了,甚至丹木的身份,還沒有入品,只是不入流的小小武官,別說站在縣令的面前,縣衙的書吏都可以不把他放在眼裡,可是這個縣令沒有的,因為丹木代表著王家而來,就算是南樂縣令,正八品的文官,卻也陪著小心。
南樂作為運河上面的縣城,最少有5000戶以上,算得上是比較大的縣,距離大名比較的近,每一任縣令都比較高配,李光李耀存也就是這個在丹木旁邊陪著笑臉的縣令,他的身份是八品通直郎判南樂令,南樂令是從八品,用八品散官的身份,等於級別上高了一級,這也是他本人的榮耀。
最近李光有些著急,來南樂已經有3年了,即將被考封,作為一個47歲,不是進士出身的縣令,李光舉人出身,沒有繼續參加科舉,直接選擇了授官,因為運氣比較好,從九品縣尉開始起步,一路做到南樂這樣望縣令,從最小的一類縣一直到望縣,很希望更進一步。
李光知道,沒有可能了,他根基薄弱,沒有家族的支持,更沒有參加科舉,沒有坐師,同僚之類的,要想通過考封更進一步,這是非常困難,宋朝的官員,分了兩個難關,入流是一道難關,它代表著一個官員和普通公務員的區別,可以被稱之為有品級的官員了,這一關除了科舉和鎖廳試之外,每年放出來的極少,真正從不入流到入流,需要立下巨大的功勞,或者是機緣巧合,有貴人在背後推動。
另外一關,就是從八品到七品,別看後世常說,七品芝麻官,在宋朝絕大部分的縣令都是七品以下,只有京畿的縣才是七品,對於未經過科舉的官員來說,正八品就是極限,很難再生一級,最多在不同的縣內輪轉,到距離京城比較近的,比較富裕的縣,可是京畿是絕對不行的,那代表著鯉魚跳龍門,只有極少數人,才能夠從中間脫穎而出,一旦達到七品,接下來,就是正常的升官途徑了。
從二十五歲中舉,到47歲,從政22年,李光可以說,是一個聰明的,也是一個懂得做官的,否則,他不可能這麼快就升到正八品,這已經是天花板了,七品就如同無形的手一樣,鎖住了他晉升的路,多年磨韌,李光也看開了,再當上幾年,致仕回家,做個富家翁好了,培養培養子嗣,只要子嗣爭氣,獲得封蔭,也不是不可能的,在這個時候,王家伸出了援助之手。
王家,可是河北大家,從王超開始起步,為太宗重臣,一路做到魯國公,王德用則是王超兒子之中,最出色的一個,最高做到知樞密院,也就是西府首腦,是軍方第一人,王德用的妹妹是葛懷敏的正妻,葛懷敏已經在定川寨第一戰身死,可是被追封為太尉,葛懷敏的父親也是太尉,4個兒子因為他的身死而遷官,一一得到升官,職級不低,更別說,王家的四個女兒,幾個兒子,都是一定品級的官員,有王家的受肯,他升上一級事板上釘釘,只要突破了7品這個天關,哪怕王家不再支持,以李光的能力,最少6品之前,沒有任何問題了。
八品和七品的天關,對於別人而言,或許是難於上天,王家如果出手,有很大的幾率的,王家上下幾乎都是做官的,在大名府有巨大的影響力,更別說王家的姻親,也是權傾四方的,他們足以影響到整個大名府官員升遷,決定大名留守以下的大部分官職,更別說一個八品到七品的升級。
對於底層的縣官來說,7品是一個巨大的障礙,特別是李光這樣,不是科舉出身的,更是如此,科舉出身的,可以進翰林院,一路的穩步提升,外放之後最少就是一個上縣,甚至是州,稍稍磨韌一下,就可以越到7品之上的,不用依靠外力,這是一條青雲之路,可惜都是天縱奇才才可以,李光最大特點就是有自知之明,一個舉人已經是極限了,當時正好有一個去廣南的機會,在別人看是窮鄉僻壤,不屑於前去,可是在他看來,卻是難得的會,因此而踏入到仕途之中,越
第三十二章 南樂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