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弓,英格蘭長弓,跟整個中華發展的短弓,歐洲的長弓,走上了另外一條科技樹,他們在公元1400年左右,把長弓發展到了極致,英格蘭藉助著長弓這個兵種,幾乎壓制著整個歐洲的軍事力量,最終不得已之下,讓歐洲大陸國家,以禁止紫衫木的進口,來壓制英國的長弓。
長弓雖然軟,主要的攻擊手段,卻是拋射,直射跟拋射相比,幾乎相差了數倍,這也是長弓的追求,拋射很有效的保護了初始動能,拋物線達到一定高度,把勢能也追求到了最佳,展現了足夠的殺傷力,整個歐洲的遠程武器都婆娑在長弓的威力之下,一直到18世紀中葉,在火器的大量發展之下,取代了長弓。
孫吉他們為什麼會小看長弓,他們站在的角度是在短弓上,跟短弓相比,長弓的不足之處太多了,射程和威力是一個巨大的劣勢。趙信看中的優點,全部都是長弓的缺點,真正理解長弓的用途的趙信知道,這些全部都是優點,而且使用了適合的戰術之後,才能夠發揮出長弓的威力。
長弓不是直射的武器,哪怕長弓直射也相當的有威力,一些精銳的長弓,可以射倒的150米左右,在150米的位置之中,幾乎沒作用,沒有辦法加入重力加速度的前提下,長弓的威力大大減少。
遠比普通的箭更重,長弓的箭基本上都在短弓的2倍以上的,一些特別為了破甲做出來破甲重箭,加上更適合飛行的專門長箭,讓長弓在1石左右,用拋射輕鬆的達到250步以上,一個巨大拋物線的形成,有效的保持了弓箭的動能,把其中克服地心引力的力量,換成了被加強的力量。
在最高點擁有的動能的前提下,有重力加速度加入,更加重,更加適合破空的長箭,形成有效飛行攻擊,風力和其他的音速,很難影響它的,準確性保證的前提下,又有密度,這才是長弓的可怕之處。
重型弓箭頭的時候,沉重的箭頭本身就有破甲作用,除了全防護的重甲騎士沒有多少辦法之外,其他的鏈甲和鎖甲,都完全沒有問題,直接就穿甲破開好。
重甲騎士,作為冷兵器時代,最強的兵種,如同後世陸戰的坦克一樣,按照這樣來說,如果一個國家全部都是重甲騎兵的話,對其他的國家,可以呈現出平推之勢。
可包括遼國和金國來內,甚至後來,占據了龐大領土的蒙古來說,重甲騎兵永遠是戰場上面最少的一批人,東西方都是如此,原因很簡單,重甲騎士的造價實在太高了。
按照人馬一共80斤左右的普通標準來說,哪怕是在大宋,僅僅是裝甲鎖消耗的鐵,就高達8貫之多,重甲騎兵要注重各種的防護,不是一般的工匠,能夠製造出來,加上馬甲,必要的裝備和武器,重甲騎兵使用的武器也多是的重武器,在馬衝起來的時候,只有重武器揮動才有威力。
這樣的一部分重甲騎兵,永遠是耗費最大的,更別說其中的馬,因為負重的關係,幾乎比普通的騎兵負重高出了一倍,甚至以上,這中間僅僅是戰馬這一項,都是少數之中的少數,這種騎兵,恐怕在經濟上,也只有大宋能夠製成的起大規模布置。
大宋擁有者強悍的經濟實力,也擁有大規模的裝備的重甲騎兵的基礎,僅僅是步人甲,大宋禁軍就裝備了20萬以上,這可是真正的重裝裝甲,一件普通的就有60斤,最終的甚至達到了80斤,這幾乎是西夏鐵鷂子的鎧甲和馬甲加起來那麼的重。
可惜大宋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馬的缺乏,在遼國和西夏的控制之下,大宋的大型牲口,是一個永遠的痛,曾經威震四方,為大宋的建立,立夏了汗馬功勞的北宋靜塞軍,在北宋建國幾十年之後,徹底的消失了的。
說起來也奇怪,在這個時代,中原紛爭的幾個的國家之中,一支出色的重甲騎兵力量,北宋的靜塞軍,西夏的鐵鷂子,遼國的鐵林軍,還有後來金國的鉄浮屠,這些都是重騎兵。
就算是對上重甲騎士,長弓兵也未必會吃虧,跟重步兵的全面防護,可以達到60斤重的重甲,其他國家的重騎兵,最沉重鉄浮屠,人馬的全部重量也不超過100斤,可是大宋的最精銳重騎兵,甚至可以達到130公斤,這樣才能夠完美的防禦人馬。
特別是大宋使用了冷鍛的方法,讓裝甲更加的經久耐用,遠比其他國家更強,故而,除了大宋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