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的人類文明之中,對於海洋是敬畏的,大海擁有著無邊無際的面積,強大莫測的力量,哪怕大海物產豐富,卻沒有人能夠深入大海。
一直到器具的逐步提升,人類在擁有船了之後,打開開始逐步為人類展現出慷慨的一面。
太平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約占地球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是亞洲的兩倍以上,如此巍峨浩瀚的海洋,本身就如同天塹一樣,無法逾越,更別說,龐大的海洋,複雜的海情,還有變幻莫測的天氣。
穿過太平洋,別說是現在的航運水平,就算是在後世,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在衛星定位,完善的後勤體系下,每年也有船隻沉默的消息。
更別說在北宋,這個落後的,連無線電等簡單的通訊手段都沒有的時代,,除非是趙信開了金手指,讓船的質量得到大幅度的上升,開發出後世大航海時代之後,能夠跨越大洲的船隻,這樣才有可能通過太平洋。
船隻是通行的基礎,後世的遠洋萬噸級貨輪,拿給北宋的土著來用,他們根本就用不了,就算是一些可以跨越太平洋的帆船,這種只有簡單設備,其他大部分都是手工設備的競技帆船你,操縱在北宋的船員手中,能不能通行,也成問題。
船是一個硬體,一個最簡單的硬體,還有軟體,需要有熟練的船長,有豐富的海圖,有測繪的工具,然後就是正確的方向,這樣才能夠保證通過。
中國沒有多少遠洋航行的專業人才的,卻可以通過招募和培養,趙信的卡牌系統加上穿越者的見識,成就大航海時代初期的船隻,這個努力一下,應該不難吧。
實際上,北宋的船舶製造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巔峰的狀態,從傳統的中國式帆船開始,吸收了阿拉伯,日本,還有其他的一些帆船的優點,很有特色。
在唐朝時期,也有海商集中在中國,可是他們乘坐的,多是一些阿拉伯帆船,中國式帆船,沒有進入到的遠航領域,伴隨著中國的發展,到了宋朝時期,往來客商絕大部分使用的都是中國帆船。
中國帆船,有了遠洋航船的影子,只不過基於見識和理論,還只是近海的遠洋帆船,只要針對這個進行改變,再加上三角帆等的應用,中國本身水密艙和巨大戰船的基礎,製造出一個超過航海時代航船,這應該不是問題的。
穿越太平洋,難度太大,哪怕擁有了大航海時代航船,甚至是超過一點,穿越也非常危險,往往遭遇到一些熱帶風暴的話,就會船毀人亡,說不定十隻船隊過去,能夠有一隻成功的通過,抵達到另外一端的美洲,就是幸運了。
趙信要求的,不但是去,還要回來,這樣的話,需要拼百分之一的幸運,運氣好的話,100艘船就可以回來一艘,運氣不好,可能幾年的時間,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一無所獲。
浩瀚的海洋,在任何時候,都是值得敬畏的,歷史上書寫著的歐洲人,大航海時代的輝煌,看起來,只要有大航海時代的航船,就可以從容的穿越海洋。
可是歷史記下的,只有不多的幾個成功者,其他人呢,浩瀚的海洋是令人畏懼的,歐洲人花費了數百年的時間和無數犧牲,才在這麼龐大的犧牲和死亡面前,逐步的征服了大西洋,如果把大西洋換成太平洋,恐怕連勇敢的航海家們都會畏懼吧。
換成北宋土著,哪怕獲得了大航海時代的全部船舶資料,也會在逐步失敗之中,喪失繼續下去的勇氣,趙信是穿越者,穿越者的見識,就是改變一切的根本,在穿越的太平洋歷程之中,有捷徑。
順著日本向東北,從千島群島,阿留申群島一路的過去的,就是美洲,這是一條相對比較平穩的航道,而且遍布各種島嶼,可以用穩紮穩紮的方法,比如,在合適的島嶼設立中介基地,每一次用較為龐大的船隊作為基礎,一步步的完善基地和航道,最終以階梯的方式抵達美洲。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會比較慢,按照300公里為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可能要一兩個二月的時間才能夠探尋,布置好,可能從北宋到美洲,會花費2年,甚至3年的時間,安全性高,只要小心,出現危險的幾率也很小,只要完善的布置了各種補給基地,一旦到達美洲,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從美洲把需要的物資給弄回來,甚至會形成一個穩定的航道,鏈接亞洲和美洲。
第一百五十章農戶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