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子裡有的裝了花種,有裝了花枝或是裹著泥土的花根。盒子裡還放著一本精心裝訂的小冊子,裡面詳細記錄了播種和扦插的方法,病蟲害的防治,以及日常打理應該注意的事項。
梁太后翻看幾頁,便看得入了迷。
葉知秋趁機將帶給穆皇后的禮物呈上,是一套精心打造的玻璃茶具,茶壺和茶碗都做成了雙層的,既保溫又不燙手。穆皇后看過十分喜歡,誇讚幾句,順水推舟給她和莎娜賜了座。
葉知秋和莎娜並排坐在穆皇后腳邊一個很突兀顯眼的地方,方便兩旁的人進一步端詳打量。托這個特殊位置的福,她終於看清了在座各人的模樣。
坐在右邊的是一群年紀從二十到五十不等的女人,從衣著打扮上能清楚地分辨出等階高低。坐在最前面的是一個年過五旬的婦人,體型不能說肥胖,可著實當得起「豐腴」二字。
圓臉濃眉,眼睛略呈三角形,盼顧間總是有意無意地帶出幾分評判和挑剔。根據剛才發聲的位置推斷,這位想必是寧妃。
緊挨著她坐的是一個體型比她小了足足一號的美婦人,看起來只有三十幾歲的樣子。如果說皇后和寧妃是風韻猶存,那麼這位可以說是青春未逝:巴掌大的瓜子臉,秋波蕩漾的眸子,水嫩潤澤的肌膚,朱紅一點的嘴唇……
渾身上下無處不散發著成熟嫵媚的風情,仿佛年華停留在了花開最盛的那一刻。
不知是容貌還是眉眼之間的神韻,與十一有那麼一點相似。不用說,這位就是十一的親娘芸妃了。
其後那些女人年齡容貌各不相同,或婉約,或清麗,或美艷,總之各有千秋。讓人不得不感嘆一句,鳳帝當真是艷福不淺!
坐在左邊的年齡段明顯較低,大多集中在二十到四十歲之間,比右邊那一群更加鮮活有朝氣,百花爭艷一般,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有兩個是葉知秋的熟人,一個自然是七公主鳳玥,另一個則是與她有過一面之緣且「神交已久」的定王妃,宣寶錦。
看見七公主對她微笑,便略一點頭,算是回禮。
葉知秋和眾人目光交錯、相互打量的工夫,穆皇后將那套玻璃茶具挨個拿起來細看,越看越愛不釋手。她沒有別的愛好,就喜歡喝茶,對各式各樣的茶具也格外鍾愛。
因這份禮物送得十分貼心,便又誇讚了葉知秋幾句。
除了穆皇后,寧妃在後宮之中算是資歷最老的嬪妃,兒子又有出息,是以一直將自己視為後宮第三人。慣愛打壓其他嬪妃,就是對太后和皇后也只是表面恭敬,背地裡多有微詞。
雖然打心底里瞧不上葉知秋,可見她給太后和皇后都送了見面禮,沒有自己的份兒,心裡很不平衡,瞅著空子便陰陽怪氣地開了腔,「我先前還納悶,雪親王那麼精的一個人,出使番國四年多,怎麼就帶回來兩箱子國書和一堆不值錢的破爛兒呢?
看了送到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手上的東西,我才明白了,敢情好東西都拿去孝敬旁人了。」
梁太后聽她冷嘲熱諷,連「孝敬」倆字都用上了,忍不住掀起眼皮看過來,卻沒有出言呵斥的意思。其他人也都將目光集中在葉知秋的臉上,單看她怎麼應對。
葉知秋也不看寧妃,微微仰頭,看向上頭坐著的兩人,面色謙恭地笑道:「來京城之前,為準備這見面禮,民女著實費了一番腦筋。
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都是千尊萬貴、品性高華的人,定然看不上那些金銀俗物。知秋不過是一介農女,整日跟米糧蔬果打交道,實在拿不出清雅脫俗的好東西。
思量許久,便請村里大的匠人趕製了幾件瓶罐器皿,不值什麼錢,只是樣子新奇罷了。錦上添花是做不到的,能博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一笑,聊表孝心,知秋就心滿意足了。」
鳳康的確「孝敬」了她十船東西,雖然她並不知道裡頭有沒有寧妃所謂的「好東西」,不過她相信,鳳康既然敢給她,就一定做了周全的安排,絕不會讓人抓住把柄。
她不會白痴到拿鳳康從番國帶回來的東西送禮,但凡有點腦子的都能想明白這一點。所以沒有必要解釋,有些事越描越黑,說多了反倒顯得心虛了。
「那樣漂亮的東西居然出自鄉村工匠之手?」芸妃一臉驚訝地唏噓道,「都說巧手在民間,果然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