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關。
這座距北京四百來里的重要門戶和關城如今已落入到了蒙人之手。而以兩地間的距離,以及騎兵的速度,只要蒙人全速發兵,可在一日夜間就直殺到大明都城之下,即便為了穩妥起見,進軍速度減緩,兩三日間也可抵達城下。
可這一回,蒙人卻並未做出這樣的急速進軍之舉來,反而暫時在紫荊關一帶給駐紮了下來,這一等就是三天時間。
作為常年都要與人交戰的馬背民族,蒙人當然懂得兵貴神速的道理,也先更不可能放過這等機會。他所以有此決斷,還在於採信了宣承遠的一個建議,決定用最小的損傷來奪取北京城。
雖然前者在土木堡大破大明軍隊,大大地提振了蒙人上下的士氣,讓他們一掃之前對明軍的畏懼之心——百年來,蒙人幾乎從未在大明手上沾到什麼便宜,反而自家多有損傷——但長久以來的壓力卻不是這麼容易就消散的。尤其是他們將要去攻打的乃是天下間最為堅固易守的北京城,這自然更讓人心裡犯怵了,所以如果有更好的攻城之策,他們當然會選擇一用。
其實宣承遠的計策說白了也很簡單,就是攻心兩字而已。靠著給北京那裡的君臣以及軍隊百姓施加壓力,讓他們不戰自潰,趁著他們亂作一團時,再突然出兵攻之,自然就能輕易把這座都城給打下來了。
就他所說,當年金人所以能滅北宋,攻進汴京靠的就是這一手。通過不斷的敲詐勒索,讓宋國君臣心生畏懼,讓城中百姓亂了分寸,最終甚至主動出城投降,才有了兵不血刃便奪取敵國都城的奇蹟一戰。
而今日,也先就打算復刻金人滅宋的傳奇一戰,也想用相似的手段給予明國朝廷以絕大壓力,最終讓他們不戰而潰!
他的這一計劃確實差點就成功了。要是沒有于謙他們攔著,恐怕大明君臣便會魯莽地選擇遷都。而一旦失去了城池的保護,出逃的君臣哪怕真有兵馬保護,也一定不可能是兇悍且靈活的蒙人騎兵的對手。
只是三日的休整之後,不少渴盼一戰的蒙人將士就有些按捺不住了,不少人都前來見也先,向他頻頻請戰。就在他也感到躊躇時,關城南邊的守軍突然來報,說是有大明的使者到了。
「這是來求和的麼?還是說明國朝廷已經答應我們的要求,肯拿出那筆銀子來贖回他們的皇帝了?」心裡轉著念頭,也先還是一擺手,命人將來使帶到自己面前。
不一會兒,面色有些蒼白,看著有些戰戰兢兢的禮部侍郎戚如海便來到了也先的跟前。
其實,本來以戚侍郎的身份,他壓根就不用來冒這樣的風險。可是因為當日一時糊塗,居然選擇了支持遷都一說,卻讓他在朝中位置變得尷尬起來。事後,就算是他的下屬,看他的眼神里也多了幾分鄙夷,這讓他極不是滋味兒。
戚如海很清楚,現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際,所以天子還不會拿此事來追究自己。可一旦擊退強敵,一切重回軌道,秋後算賬,自己的處境可就相當不妙了。從王振黨羽最終的結果,他就可以知道眼下龍床上坐的這位可不是個善茬哪。
所以戚如海必須為自己的將來考慮,為朝廷立下功勞以改變天子對自己的成見。正好,陸縝又跟天子提出了一個拖延時間的策略,朝廷需要派人來跟蒙人談判,於是身為禮部官員的他就抓住了這個機會,冒險而來。
在接下這一使命時,戚如海還一陣慶幸呢。可是,真當他一路顛簸地趕到紫荊關,見到那些兇悍無禮的蒙人,現在又身處這些傢伙的包圍中時,依然忍不住一陣後悔,自己的這一決定實在太冒險了。畢竟不來最多丟官,可來此,一個不好說不定是要丟命的呀。
但這世上是沒有後悔藥的,都已經到了也先跟前,他也就沒有退縮的道理了。所以在被也先的目光上下掃視的時候,戚如海很快又恢復了鎮定,不亢不卑地回看著對方,略一拱手:「大明禮部侍郎戚如海見過也先太師。」
見來人從一開始的驚慌到迅速鎮定,也先也不禁有些高看了這個官員一眼。不過他的臉上依然帶著絲絲殺氣:「怎麼,就你一人前來,沒帶什麼東西麼?我要是記得不錯,我派人去北京可不是為了讓你們派個使者來這兒見我哪。」
心頭猛打了個突,但戚如海的面色依然入故,回道:「太師有所不知,你們所提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