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裡要訓練的,可不止是體能、戰鬥技能之類的硬核訓練,還要有一些「軟」訓練。
軍隊需要凝聚力,需要團結,一支團結的富有凝聚力的軍隊才能迸發出戰鬥力。
而軍隊中增強凝聚力和培養戰士們的團結的辦法,除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活動教育等等之外,還有一個對於眼下的韋仁實來說,最容易上手,最方便使用的辦法,那就是唱軍歌。
可千萬不要小瞧唱軍歌的威力。
說起來很小的事情,區區一首歌曲而已,既不流行,也不一定動聽,甚至有時候你覺得它老土,跟不上時代——可是這些歌曲,所發揮出來的作用,卻是十分巨大的。
那些軍歌,既反映了一個國家、一支軍隊的民族精神,又是一個國家、一支軍隊的象徵。往往都是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歌曲。
儘管歲月消磨,儘管歷史變遷,儘管物逝人非,唯精神永存,歌聲不老。
它有著巨大的作用。
首先就是凝聚力。它歌頌與鼓勵一個民族的信心與凝聚力,能夠通過特有的歷史意義,將一個國家、一支軍隊的人凝聚到一起,成為一體,激發其為一個共同的信念而奮鬥。
然後就是激勵精神。代表著軍隊的軍歌,能夠激發起人心中的愛國情懷,和一種認同感與歸屬感,從而喚起人們心中的力量和勇氣。
實際上,在中國古代,還是有一些類似後世軍歌的歌曲的,如樂府中的「鼓吹曲」,開始就是軍樂,後來又擴大為朝廷的朝會、田獵、道路、遊行之樂;「橫吹曲」,原也是軍樂,用為軍旅馬上之樂,後來還在賞賜有功邊將時使用。這些軍旅音樂,一般也都有歌詞與之相配。有些歌詞現代還保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編撰的《樂府詩集》中。
只不過,中國古代軍歌並沒有形成系統的發展。
在歌曲的音樂形式上,沒有出現過進行曲這種音樂形式;在歌曲的功能上,沒有形成各種各樣的歌曲品種;在歌曲的影響上,沒有形成社會性認可。
而從根本上說,中國古代軍歌普遍缺乏「發揚蹈厲之氣」,也就是缺少「尚武」的精神內核。於是缺乏鼓舞性,不能給人以昂揚向上的精神振奮,也沒有引人於無畏、勇猛境地的素質。
基本上說,中國古代軍歌中類似於楚辭中《國殤》這樣的歌曲是太少了。中國古代軍歌中以寫怨恨、憂傷之情為主,還有很多是以寫戰爭的殘酷為其創作基調。雖然,其中有很強烈的反戰意識,和對戰爭的清醒認識,但是它往往不能適於在軍事生活,如行軍衝鋒,敵軍陣前鼓舞鬥志和士氣。及社會生活,如節日慶賀等方面的具體之用。尤其是在一個危機四伏的年代,古代軍歌並不能起到鼓舞人們精神的作用。
軍歌,是軍營永遠的流行曲。古往今來,凡有軍人的地方,幾乎都有軍歌存在。那鏗鏘有力的歌聲,激勵著多少軍人為了理想和信仰,英勇無畏地去衝鋒、去戰鬥。
軍歌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鼓舞士氣,激勵戰鬥精神。另外,積極的軍歌,可以賦予一個戰士樂觀不屈的精神狀態,也能瓦解敵人的心態。同時,也可以將軍隊中的紀律,軍隊的價值觀體現在軍歌裡面,在唱軍歌的過程中烙印一般深深刻在戰士們的腦海中。
在部隊,唱一次軍歌,就等於上了一堂政治課,唱一次軍歌,也等於磨礪了一次鋼刀,激勵了一番情懷。音樂以號角式的呼喚鼓舞士氣,凝聚軍心。
「……綜上所述,本官決定利用每天晚間的時間,來教這些兵卒們唱軍歌,利用這種形式,來增強凝聚力。」韋仁實對李良說道。
「這個……」李良說道「韋爵爺,這,末將雖然也知道行伍中有時會唱些戰歌,我朝也有秦王破陣樂這般,可讓外面那些兵卒們來唱,這個……他們也學不會啊!且,不過是唱曲兒而已,真能有這麼大的用處?」
韋仁實眉頭抽動了幾下,唱你妹的曲兒,那叫軍歌嘹亮!
「無妨,本官會試著弄些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讓這幫傢伙都學會!」韋仁實說道。
李良還是很憂鬱「這個真的能成麼?」
「放心。」韋仁實笑了笑,道「他們從沒有這般操練過,往後的訓練只會更苦。讓他們吼吼嗓子鬼哭狼嚎一陣,也算是排解一下。對了,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