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臧甘府。
河西士林中輩分最高的甘老太爺甘旭,帶著幾分焦急的心態等著消息。
作為河西士林之首,甘旭一直渴望帶領著河西士林得到大唐其他地域士林的認可,重現昔年榮光。
河西向來以武證道,天下精兵,多出河西。
從先秦時候起,河西就以盛產精兵快馬而聞名,漢朝更是如此。
武功赫赫的西北軍,上驅匈奴,西進西域,所向無敵。
漢末西涼精騎也是名動天下,曹操麾下最為精銳的虎豹騎都為西涼精騎所滅,逼得曹操發出「馬兒不死,吾無葬地」的感慨。
不過歷史大多有著共同性,西涼兵勇,大多無謀,能成大業者,卻是少之又少。
也因如此,西涼的文風一直為天下詬病。
當實際上河西一地,並非沒有文化燦爛之時。
南北朝五胡亂華,各方異族爭先逐鹿中原,河北、中原大多數世家文豪紛紛遷離故土,大多數南遷江南,還有一部分遷往河西,將中原的文化帶到了大西北。
河西走廊的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先後建立的五涼王朝,也集中了大批人才。
莫高窟文化,也是在這一段時間發展起來的。
這段時間河西文風盛行,可沒過數百年,又因戰亂的影響,文風直轉而下,直至今時今日。
甘旭是秦國上卿甘羅的後人,算得上是名門望族,在河西有著極高的地位。
自甘旭的曾祖父起,甘家一直經營著青山書院,已有近乎兩百年的歷史。
甘旭自三十歲起教書,一直到七十歲退休,半生時光都在育人子弟。這一生所求,是為何弘揚漢家文化,將漢家文化在西北推廣。
也因如此,牴觸裴旻最嚴重的就是他。
尚武是大唐的風氣,但大唐尚武並不輕文,反而非常重視文教。
河西尚武卻未能如大唐一樣,這裡對文學有著一定的輕視。
甘旭想盡一切辦法改變這種弊端,提升河西的文學風氣。
結果裴旻嚴懲楊敬述的事情傳遍天下,讓天下士林皆知河西士林有這麼一個敗類,將他多年打造的風氣毀於一旦。
儘管甘旭心底很清楚,這跟裴旻沒什麼關係。
楊敬述確確實實罪有應得,可是心裡還是免不了排斥裴旻的存在。
而今裴旻用一篇文章,名動士林,甘旭立刻意識到自己犯了莫大的錯誤。
跟裴旻這樣的文壇奇才,未來士林的基石相比,楊敬述又算什麼東西?
甘旭頑固卻不迂腐,大有知錯就改的魄力,親自聯繫張九齡,邀請裴旻參加河西士林的聚會。
只是甘旭不知裴旻是否能夠不計前嫌,心底難免七上八下的。
「父親,裴國公答應了!」甘旭的兒子甘儀,帶著幾分興奮的傳達了這個消息:「不只如此,他還會領著麾下眾幕僚一併參加,連季凌先生也會前往呢!」
能愛屋及烏自然亦可厭屋及烏。
裴旻麾下的諸多文臣皆與河西士林來往不深,卻唯獨王之渙例外。
王之渙的一首《涼州詞》道盡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山川的雄闊蒼涼,以及承以戌守者處境的孤危,戌邊責任的重大。情調悲而不失其壯,深受河西上下傳頌。
甘儀就是王之渙的崇拜者……
「太好了!」甘旭激動的鬍鬚直抖,道:「就知道國公肚裡能撐船,不會與我們這等升斗小民計較!」
「不過,他有一個條件!」甘儀有些為難的說道。
甘旭略微一怔,隨即道:「什麼條件,就算他讓老朽給他道歉,老朽也豁出去了。」
甘儀忙道:「父親誤會了,說是條件,其實跟商量沒差。裴國公覺得敦煌莫高窟太遠了,能不能將聚會的地方改為甘峻山老君洞。」
甘旭略一沉吟,也明白了什麼,笑道:「是老朽思緒不周了,那就甘峻山老君洞。你速速通傳下去,聚會改為甘峻山老君洞。」
莫高窟是河西敦煌的一大特色,俗稱千佛洞,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不斷修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千餘個,堪稱世界上規模最宏偉的藏經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