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到底牛逼在什麼地方?
很多人都說不清,但他們知道肯定是好的。
只有潘建平、河子和釋永義這樣的文學大家,才知道這兩句話到底是個什麼境界。
「無」生「有」,「有」歸「無」。這是萬事萬物的起點和終點以及運動變化的最後依據。「無」外無他,「無」蘊含「有」且是「有」。雙方對立統一,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無有就是道。往返的運動,或自然,就是德。德就是道內兩極之間往返的關係。
一是無,二是有。一生二,二歸一。
一生二歸交合而生的三就是德,就是自然。
一是陽,二是陰。陽授陰,陰受陽。
陽授陰受交合而生的旋轉就是德能,就是自然。
陰陽有限而失衡,陽授陰受失衡而生正負。
產生正負的旋轉仍是德能,仍是自然。
僅僅從字面上理解,河子就震驚的現,這道與陰陽以及自然的論據,便全部融入在了這兩句話中!
反正他震驚的已經說不出話來了。
這個學生到底是何妨神聖?
怎麼如此厲害?
這文壇何時出了這麼個狠人啊!
鹿一凡微微一笑。
這可是老子他老人家的名言警句,是蘊含了他老人家畢生哲學思想的兩句話!
你們要是不震驚,那才叫奇怪呢!
掌聲整整持續了五分鐘,才落下!
鹿一凡淡定的看著潘建平道:「潘教授,還有最後一題,來問吧!」
如此囂張的樣子,讓潘建平氣的全身抖。
想了想,自己只有這一題的機會了,潘建平不敢隨意問。
思索再三,潘建平突然想到了自己帶的博士生的一個畢業論題。
於是便開口問道:「最後一題,我來問你。生死與忠義如何取捨?」
這題無疑是有陷阱的。
若你簡單的說什麼我要忠義不要生死,這毫無疑問是假大空的話,鬼才會信!
但若你說自己想要生死不要忠義,這又落入了另外一個圈套。
當初潘建平本人也是想了好久都沒想出比較好的答案來,這才讓自己的學生換了論題的。
窗外,河子聽到此題不禁頭疼道:「要糟,要糟!這題有羅輯陷阱,怎麼答都不對。」
「難道這學生就要折戟沉沙於此了嗎?」釋永義望著鹿一凡可惜的說道。
「未必!能說出『道法自然』如此精妙語句的人,應該不至於說不出答案來。」張一博帶著強烈的期待,望著鹿一凡說道。
講台上,鹿一凡看著潘建平笑了笑:「潘教授,確定要問我這麼簡單的問題嗎?」
「少在那拖延時間了,能回答就回答,不能回答便認輸!」潘建平色厲內荏道。
但是看到鹿一凡那風輕雲淡,仿佛什麼事情都難不倒他的樣子,潘建平心中便一陣驚慌。
這個青年,實在有一種讓人心驚動魄的氣質!
「呵呵,好,那你聽著!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洋洋灑灑的一番高談大論,讓全場人再次震驚!
潘建平跟見了鬼似的看著鹿一凡,仿佛想扒開他臉上的人皮面具,看看到底是什麼老怪物在下面一般!
而窗外的河子和釋永義更是聽的如痴如醉。
良久,釋永義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今日能聽到如此慷慨激昂之大論,實乃佛祖恩惠。
此言如醍醐灌頂,人深省啊!」
第433章 何為師?(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