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9年4月6日,斯德哥爾摩的天氣是格外晴朗,在民眾們的歡聲笑語中,北歐聯邦建立了。
在繼卡爾瑪聯盟崩潰後,北歐三國再次完成了統一。唯一遺憾的是缺失了芬蘭,波羅地海地區也不在了,沒有巔峰時期的輝煌。
北歐聯邦的出現,這也意味著瑞典、丹麥、挪威這三個歐洲邊緣國家,能夠在世界上發出自己的聲音了。
弗朗茨沒有親自去觀禮,這個年代出遠門真的不方便。除非是愛湊熱鬧的主,一般情況下大家出國的熱情都不高。
北歐統一對奧地利沒有啥影響,頭疼的是俄國人。想必這個時候亞歷山大二世的表情一定很精彩,北歐聯邦的出現,俄國北疆的國防壓力可增加了不少。
有了普魯士的榜樣作用後,誰能夠保證北歐聯邦不會效仿呢?要是再來一下子,挖走了芬蘭,那麼俄羅斯帝國就只能遷都了。
聖彼得堡確實是一個好地方,可惜國防壓力大了一點兒。俄羅斯帝國強大的時候無所謂,一旦陷入了衰落狀態,那就危險了。
相比之下,莫斯科就要好的多。地處俄國東歐土地的中心,戰略上基本上算是絕對安全,等敵人打到了這裡,冬天就讓他們完蛋了。
莫斯科地區周邊就是糧倉,不用擔心糧食問題。還有河流方便物資運輸,交通上也算是便利,再修幾條鐵路就完美了。
當然波蘭沒有丟前,有海路運輸,聖彼得堡還更加具備優勢。莫斯科現在還需要開發,遷都至少要先把鐵路網建成。
亞歷山大二世肯定沒有想那麼多,政治、軍事雙重打壓下,現在才把叛軍壓縮在莫斯科地區。
經過這一番折騰,莫斯科地區的經濟已經遭到了毀滅性打擊。支持革命黨的資產階級,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發動起義容易,控制起義就難了。本來支持革命黨,只是為了爭取權益,現在權利沒有拿到,自己先給搭了進去。
內戰爆發,在生死存亡面前,革命黨可沒有和他們客氣,徵用的徵用,打白條的打白條。
總之,他們損失大了。除非叛軍取得了勝利,這些前期的投資,還有可能收回來。
要是叛軍失敗,他們這些人能不能躲過沙皇政府的清洗都是一個問題。亞歷山大二世的胸襟不小,卻容不下反賊。
這種反面例子,弗朗茨自然要大肆宣傳了。最近維也納報紙上報道莫斯科叛軍的新聞一下子多了起來,立場決定觀點。
叛軍的污點自然被放大化,順帶著還美化了沙皇政府。大家都是君主制國家,屁股不能坐歪。
不然亞歷山大二世輸了普俄戰爭,早就是昏君的代言詞了,怎麼可能混得上改革之主的稱號呢?
不光是奧地利,歐洲大部分媒體都沒有把戰爭失敗的鍋,扣在亞歷山大二世頭上,而是被他清洗掉的官僚背了黑鍋。
包括報道普俄戰爭的新聞,也在有意無意淡化普魯士王國,重點強調了俄國官僚集團的腐敗導致戰爭失敗,顯然大家還不樂意接受普魯士崛起的事實。
儘管普魯士王國擊敗俄羅斯帝國,成為了歐洲列強俱樂部中的一員,但是他們並沒有取代俄國人的地位。
原本歐洲是四大列強主導局勢,現在俄國人出局了,變成了英法奧三大列強主宰歐洲,普魯士王國沒有獲得想要的國際地位。
這個年代的國際地位,不僅僅只是地位,還包括利益的劃分。作為既得利益者,英法奧三國沒有將話語權分給普魯士的意思。
這讓柏林政府很受傷,英法奧三國都可以算世界帝國,大家都有大片的殖民地,和西班牙、葡萄牙、荷蘭一起瓜分了世界。
作為新崛起強國,普魯士就尷尬了。現在已經是殖民時代的末班車,老牌殖民帝國已經完成了跑馬圈地,就算是沒有實際占領,也先宣誓了主權。
留給普魯士人的連殘羹冷炙都算不上,除了在亞洲有一小塊殖民地外,就看不到普魯士的身影。
對戰後恢復經濟的普魯士王國來說非常的不利,然而世界就這麼大,真的沒有留下。
原時空還有一場瓜分非洲大陸的殖民會議,現在不需要了。都快要被瓜分乾淨了,還需要啥國際會議。
至少沿海地區是如此,
第十六章、開發波黑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