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丁旭發現從去年起飯圈流量越來越顯示出水能覆舟的一面,追星產業上下游也都在嘗試做出調整,豆瓣關停相關小組,微博下架榜單、封禁部分賬號,理性粉選擇性放棄應援……
如今面對新一輪整改,有人為重建飯圈獻言獻策,也有人已對飯圈原罪產生牴觸。一筆閣 www.yibige.com明明去年還在夸飯圈女孩為疫情捐款捐物,今年就人人喊打了?
飯圈只是一種圈層文化、一種年輕人聚合的形式,本無善惡。可眼下確實群眾煩了,粉絲倦了,平台早就心累了。
飯圈到底該整頓哪裡?
誰出面整?
整成啥樣?
不怕鬧,就怕沒聲兒!
粉絲總在唾罵無良營銷號,但又回回被其牽著走,這次也一樣。
每每遇見粉絲對戰,普通群眾往後多日都得繞著其製造的網際網路廢墟走。這一回微博重拳出擊,難得如此迅速地落得耳根清淨。
當然估計也就是一時清淨。逼宮戲碼咱見過太多了,這一家粉絲不鬧,很快就會輪到下一家。
部分以愛之名的事業粉,控制欲不輸雞娃老母親。只要飯圈病灶未除,他們便會捲土重來,讓相同劇情循環上演。
粉絲抵制偶像的新片,也是一種慣性失控。這種風氣的盛行,還得從流量偶像的誕生說起。這種新的網際網路造星模式,從根本上衝擊著娛樂產業。
早年的造星模式里,明星先通過作品引發大眾關注,再配合以話題營銷。而流量明星模式則是先憑藉外表或人設在網絡聚集粉絲,粉絲扮演著對偶像進行經營推廣的角色,最終倒逼媒體和大眾關注。
這是極有參與感的養成式追星,其本身就是過度的。粉絲以強大的組織性、紀律性為偶像生產人氣,他們在消費的同時參與生產,越來越被經紀公司所倚重。
長此以往經紀公司也會通過各種或明或暗地引導,讓粉絲深信自己的付出會直接影響偶像的命運。粉絲群體被逼著承擔起部分公關、宣發職能,直至以撕番位、撕對手、撕資源的形式,參與規劃甚至直接干涉合作公司的決策。
粉絲一旦走進這場遊戲,就很難退出。時至今日飯圈早已是一種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裹挾著流量偶像、實力藝人、國民戲骨等所有台前工作者,且全面侵入動漫、相聲、電競等各個圈層文化。
說白了就是通過各種工具放大局部民意的一套手法。應援打榜、控評反黑、拉踩對家幾大典型亂象,無一不是這種套路。可悲的是,那些偏激粉絲一旦撕成功,便會從中獲得日常生活難以企及的崇高感,這種獲得感讓其不自覺投身新的戰鬥。
這種成癮快感的戒斷需要時間,病態的飯圈在長期整頓里,很多疑難雜症是可以治癒的。在官媒指正、平台引導、路人群嘲後,很多人其實已經慢慢在放棄控評、搶榜、做數據,重新做回自由人。
散粉追星,快樂輕鬆!
最大價值不是讓毫無下限的營銷號、偏激粉嘗嘗苦果,更多在於釋放一個關鍵信號按鬧分配的招數已經失靈,各位該重新學習好好說話吧?
誰能拯救飯圈?
粉絲行為、偶像買單的事兒實在太多了,明星和經紀公司其實也頭疼。但為何時至今日,他們面對行為越界的粉絲,都沒有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
一方面拖是網際網路時代慣用的危機公關方式。你只要發言,就等於給外界新素材,不如索性裝死。
反正每天都有新熱點誕生,人們的注意力只能聚焦在某件大事上。拖著拖著,沒準就混過去了。
另一方面明星,尤其是流量,對人氣過度依賴,經紀公司投鼠忌器,粉絲言論再過激,那也是為偶像好,怎麼能打擊他們的積極性?
很長時間裡如何在聚攏粉絲的同時,預防粉絲帶來的風險,都是各家在走鋼索的問題。樂華娛樂、哇唧唧哇、嘉行常年都在風口浪尖。
眼下種種案例已證明,逃避不但可恥還無法解決問題。明星和經紀公司遇事失聲,其實就是將權力移交他人。
要知道粉絲忍耐度低,平常
第279章 誰是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