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說起來算是個習慣了,當然也是家裡慢慢日子過得殷實起來之後才有的,就是只要家裡親人過來,或者去探望親人,總是大包小包連吃帶用可勁兒地買。
畢竟來一次縣裡不容易,倒出功夫來去探望親人同樣不容易,心裡頭原本就是相互惦記著的,自然啥都願意給了。
但其實這也都是應當的,只因真正跟七夕家走得近的親戚,從前到現在都是感情好且真的對她家幫過不少的,本來就是應該存著感恩之心的,更何況是血濃於水的親人,所以別說只是一些東西,要是有用得到她家的地方,三房一定不會猶豫的。
湯氏沒想到幾個孩子考慮這麼周全,給他們帶來也就算了,連帶著給鄰里的一些也全都考慮到了,不過顯然這樣做很給他們長臉。
這是孩子們有心了,自然也是他家孩子有教養,這說出去都是叫人要稱讚一聲的,還沒見村里哪家親戚來了能想到這個的。
湯氏當時就笑著接過來,然後轉手遞給了大兒媳婦:「快接著,孩子們這是啥都惦記著了,瞅瞅看都給誰家送去……」
看湯氏的舉動就能夠看出來,在李家有跟在沈家很不一樣的一點,就是老人們從來都不像是老沈頭一樣,非得把著家裡的事兒不放手。
其實像是沈家那樣的,三代甚至眼看著要四代同堂,孩子們都成家立業了,甚至孫子輩都娶妻生子了,按老理兒講早就該讓長子長媳來管家,等有啥大事兒的時候老人再做個決斷啥的。
畢竟家業原本就該是一代一代傳承的,老人總是那樣不放手,下一輩的要什麼時候才能學著開始理家事兒呢?沒見大戶人家都是從小開始培養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就開始慢慢放手讓他們獨立去處理一些事情,原本這樣的本事就是慢慢培養鍛煉出來的,這本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學會的事兒啊,偏生沈家是個例外。
當然沈承業和于氏不爭氣也是真的,沈承業性子太過老實窩囊,到如今連在家裡大聲說話的時候都沒瞧見過,真要是讓他掌家的話,估麼是根本不能服眾的,怕他自個兒也沒有信心沒有膽量撐起來,不能那般不能做決斷的性子,可怎麼能管家?
于氏也是一樣的,若是長子不爭氣的,長媳厲害一些幫著管家的也不少,偏生于氏厲害都在沒用的地方,撒潑耍賴爭這爭那的本事一流,可真要到了見真章的時候,她就啥都不是了。
話雖這樣說,可到底還有下頭旁的兒子兒媳婦,像是沈承才和姜氏,平時不多嘴但辦事兒都行,還有沈承厚和李氏沒分家的時候,讓幹啥也從來都沒有辦不成過的,所以幾個兄弟搭把手咋也不至於連個家都管不好吧,再說了總要放手的不是嗎?
偏老沈頭就是死抓著不放,而且要不是他一徑偏心,幹啥都憑著他自個兒的喜好,身為一家之主卻半點兒公平都不考慮,能把好好一個家給折騰成那樣嗎?
相比較而言,這上頭李家就和睦多了,李遠和湯氏雖說還是在大事兒上做決斷,畢竟年紀大經驗也多,多聽聽老人的還是沒差的,可以少走不少彎路,可平時管家早就交給兒子兒媳婦了,而且在很多事兒上都不會非得插手,常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只要不損家風,其實沒必要啥啥都管。
且這樣看來,雖說他們不啥都管,可偏偏兒孫們很是尊敬他們,家裡頭上上下下還從來沒有因為啥事兒鬧得臉紅脖子粗的時候,就算有意見不同的時候,一家人坐下來好好說說也就是了,像是沈家那樣一家人因為種種事兒弄得比陌生人還不如的,更是不可能了。
其實說來像是李家這樣還是不錯的,老人到了該享清福的時候,在大事兒上幫著孩子把把關,餘下就保持心情愉快,瞅著兒孫們越來越長本事,全家人都好好的不是更好嗎?
王氏也聽見了剛才七夕的話,再聽了婆婆的吩咐就忍不住笑了,連忙伸手要接過來,一邊應道:「要不咋說朵兒夕兒懂事兒呢,娘給我吧,我這就趕緊給分分……」
「大舅母我幫你拿著……」七夕連忙跟著走,把東西還是都抱在自個兒懷裡,一邊扭頭道,「大舅母瞅瞅東西買得夠不夠,不夠咱再看看咋弄……」
給姥家帶來的東西自然是多的,給鄰居的也不少,不過不能比就是了,像是給鄰居的多是一些縣裡頭的小吃食之類的,又新鮮又拿得出手,而
第六百六十七章 都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