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筆神閣 bishenge.com」
「秦王在上,儒道宗師四字,伏念受之有愧。」
靜立下首,耳邊迴旋秦王嬴政之言,伏念心中為之一突。
著有司封賞乃是在意料之中,這也是秦國法治通明理解的一點,而且封賞也不會輕薄的,然……儒道宗師四個字。
可就非一般了。
而今,儒家之內,仍為八脈,自己傳承孟軻一脈,儘管占據絕大優勢,然其餘支脈也不可忽視,否則儒家絕對要元氣大傷。
更甚者,接受秦王嬴政的賜字,無疑表明儒家的立場,真正投誠於秦國,或許,秦國將來真的可一天下。
只是,現在畢竟還沒有到達那個層次,山東諸國中,現在燕國、魏國、齊國、楚國都在,無異於將儒家放在火上。
「寡人對伏念先生很是欣賞。」
「昔者,寡人入新鄭,與韓非相談,所言所語至今未曾忘卻,寡人曾問韓非,既然所學所修為法家絕學,何以入小聖賢莊儒道所在?」
秦王政神容之上,緩緩一笑,看著下方的伏念,口中之語未停,話語當年,明亮的丹鳳之眸深處隱現一縷久遠畫面。
自己從未忘記過韓非。
奈何韓非家國為重,不為大秦獻上一策一謀,欲要重要,但韓非不給自己這個機會,家國血脈真的這般重要?
那麼,大秦一天下,就是要湮滅那些所謂的世卿世祿血脈,讓諸夏萬民從此沒有所謂家國之別。
廳殿之內,諸人寂然,未敢多語,對於韓非,諸人都知道這個人,雖然他的名字早已經為許多人忘記。
可他們不會忘記的。
只要《韓非子》一書存在,那麼,韓非之名永遠在大秦之內銘刻。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法家之學可以富國強兵,助力大秦一天下,然一天下之後,單靠法家之學並不足以治理國家,一個國家,在府庫充盈之後,便需要風華繁盛。」
「而諸子百家中,儒家在這一方面很是契合,寡人思忖良久,覺得不無道理,伏念先生可知寡人之意?」
對於韓非當初的這番話,秦王政一直沒有忘記。
以法家之道富國強兵,以儒家之道施行仁禮,教化萬民,雙方互為其表,齊頭並進,前提……君王有足夠能力統御雙方。
否則,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便是不穩的。
「伏念知矣。」
伏念沉思數息,拱手深深一禮。
對於秦王嬴政這番話,伏念如何不清楚,而且從韓非所著《韓非子》中,也可一窺全貌,但知曉是一回事。
真正的施行下去,又是一回事。
儒家與法家均為諸子百家大家,春秋以來,法家愈發的旺盛起來,以自己的目光看將過去,實則只要一國想要富國強兵,就絕對不會拋棄法家的。
而儒家則是在某些時刻,可有可無。
是故,自己所修聖王之道!
內修戈矛,外修仁德,威德之劍出,四夷臣服!
「且武真侯也曾言,若然秦國欲行韓非當年之語。」
「實則可以將儒家之道,化入中央學宮,由中央學宮諸多治學大家給予統御,培養合適之人,伏念先生以為然否?」
諸子百家中!
秦王政手中早就有一份名錄,有著羅網、影密衛的不斷收集,許多事情自己了解的很清楚,而儒家是其中一個特例。
農家與墨家,沒有存在的必要!
儒家之內,八脈橫行,雖說有雜亂之人,但孟軻一脈諸人還是很識趣的,尤其是儒家掌門伏念,自己也很欣賞他的才華。
他所修之道,聽王弟提過,乃是聖王之道,對於秦國一天下並不牴觸,反而在某些時候,可以為助力。
而針對百家,策略很明顯。
順從的,給予收服,為自己所用。
抵抗的,全部剿滅!
其餘小家,自行生滅。
伏念在咸陽宮的態度,自己很滿意,而且儒家在齊魯之地的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神念偉力(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