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的首都還是「沙漠化邊緣城市」,一年四季幾乎都有風沙,春天尤盛。
今天是3月10號,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的日子,正當春季。
陳凡坐在出租車裡,透過車窗往外看。
其實也沒什麼好看的。
這年頭只有四九城內才是城區,四九城外大部分都是郊區,機場附近也是如此。
這一路過去,基本上都是北方農村的景致,遠處低矮的房屋、遼闊但荒蕪的田野,還有馬路上零星的汽車,很沒有大城市的格調。
坦白說,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北平都遠不如上海和天津繁華。
尤其是民國時期,南上海、北天津,兩座城幾乎就占了全國城市的一半顏色。
為什麼呢?
說來有點悲哀,因為這兩個地方租界多,相對全國其他地方,租界有「地理位置優越」和「社會相對穩定」兩個優勢,吸引無數商人前往,這才成就了一南一北兩個繁華城市。
而北平就差了些,清末開始幾十年來幾乎沒什麼發展。
那時候即便是東北的瀋陽和哈爾濱,也並不比北平稍差。
一直到80年代中後期,首都的城市建設才開始發力,從長安街兩旁著手,以二環為起點迅速往四面八方鋪開,後來都擠不下,直接搞出一個雄安。
但是現在嘛,確實不夠看。
尤其此時外面正刮著沙塵暴,鋪天蓋地的都是,在太陽的映照下,呈現出一片詭異的紅色。
(78年春,首都城區沙塵暴)
開出租車的司機是個四五十歲的中年男人,頭戴解放帽,穿著一身綠色的工作服,看著就很有幹部范。
如同後世的首都的哥一樣,也是個嘴停不下來的主兒。
或者是職業傳統?
老師傅扶著方向盤,看了一眼坐在副駕駛上的陳凡,「小同志看著挺年輕啊,打哪兒來的呀?是出差還是探親?」
陳凡回頭看了他一眼,笑道,「江南。探親。」
老師傅轉頭看了看他,「探親坐飛機?您可夠可以的啊。」
陳凡打了個哈哈,「來迴路費報銷,也就坐個新鮮。」
老師傅,「呵,闊氣啊。您親戚住前門哪一片兒?」
陳凡,「大柵欄胡同。」
老師傅,「好地方啊,那地方可不得了,同仁堂、內聯升、廣和園、六必居、大觀樓電影院、,要買什麼、玩什麼都不用跑遠,門口就有。
而且出去就是前門,正好可以去廣場上逛逛,還能去紀念堂瞻仰偉人,」
陳凡有一搭沒一搭地跟老師傅閒聊,看上去相談甚歡,嘴裡卻沒幾句真話,倒是打聽到不少消息。
其中一條便是:前門就是正陽門!
瞟了一眼還在滔滔不絕的老師傅,陳凡輕輕舒了口氣,好險,差點丟臉。
他還想問從前門到正陽門有多遠呢。
老師傅扶著方向盤正說著話,突然按了兩下喇叭,陳凡正有些奇怪的時候,對面一輛車駛過來,也響了兩聲。
看了看陳凡,老師傅笑著解釋道,「那也是我們首汽公司的。」
陳凡恍然點了點頭,「首汽挺大啊。」
老師傅哈哈笑道,「那可不。」
(6、70年代的首汽車隊)
老師傅得意了兩句,隨即繼續嘚啵個不停,「這個正陽門,咱本地人都叫前門,也就是你要去的地方。那為什麼不叫他正陽門,而要叫前門呢?
就因為正陽門是BJ內城的正南門,位於內城的最南端,原來叫做麗正門,後來才改名叫正陽門。正陽門的『正陽』是日者眾陽之宗、人君之象的意思,象徵著至高無上和至陽之地,加之古人以南為陽,以南為正,因此得名『正陽門』,以前凡是進京的,大多都是從正陽門進內城。
就因為這個原因,老百姓就把那裡叫做前門、大前門或者前門樓子,這名字就這麼來的。」
陳凡恍然點點頭,「大前門的煙其實就用這個命名的?」
老師傅哈哈大笑,「對對對,小伙子很聰明嘛
第518章 見面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