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個消息傳到劉御耳中時,他猶如遭遇晴天霹靂,心中怒火中燒,眼中閃爍著不可遏制的憤恨。
在得知劉辯、何太后與董太皇太后的悲慘遭遇,更是激起了他心中的憤慨與不安。
「此等行徑,無異於弒主篡權!」劉御在殿內怒不可遏,拍案而起,「我劉御雖遠在荊揚,但身為大漢楚王,豈能坐視皇權旁落,任由奸佞橫行!」
他當即召集心腹謀士姜子牙、張良、房玄齡、荀彧與將領劉亞、公孫齊等人共商對策。
殿內燭火搖曳,映照著劉御堅毅而憤怒的臉龐,眾人的神情亦隨之凝重。
姜子牙輕撫長須,目光深邃,緩緩開口:「大王息怒,當務之急,乃是籌謀萬全之策,既要彰顯正義,又要避免無謂的犧牲。」
張良接過話茬,語氣沉穩:「吾等可先發制人,揭露楊堅、劉協之陰謀於天下,聯合諸侯,共討逆賊。同時,需暗中聯絡朝中忠良,以為內應。」
房玄齡點頭贊同,補充道:「此外,大王應修書一封,曉以利害,勸說李世民懸崖勒馬,莫讓一世英名毀於一旦。若他能迷途知返,共襄義舉,則勝算大增。」
荀彧則沉思片刻,提出另一見解:「大王亦需留意民心所向,可派遣能言善辯之士,遍訪各地,揭露真相,激起百姓對奸臣的不滿與憤怒,形成民意之潮,助我軍一臂之力。」
將領劉亞聞言,緊握雙拳,請命道:「末將願領精兵,直搗洛陽,誓要手刃奸賊,為皇室正名!」
公孫齊亦不甘落後,上前一步:「末將願隨劉將軍同往,誓死保衛大漢江山!」
劉御環視眾人,心中湧起一股豪情壯志,他站起身,振臂高呼:「好!諸卿之言,皆乃良策。本王決定,即刻發兵,討伐奸佞,恢復漢室正統!」
隨後,劉御親自草擬討賊檄文,言辭犀利,直指楊堅、劉協之罪行,昭告天下。
同時,派遣使者秘密前往各地諸侯處,共商起兵大計。
不日,荊揚之地,戰鼓雷動,旌旗蔽空。劉御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向著洛陽進發。
沿途所經之處,百姓聞訊,無不歡呼雀躍,紛紛加入義軍行列,誓要跟隨楚王,共討奸賊。
劉御讓李白寫一道《討楊檄文》。
李白接令,心潮澎湃,提筆蘸墨,一氣呵成,一篇激盪人心的《討楊檄文》躍然紙上,其文曰:
「昔我漢室,巍巍乎如泰山之安,蕩蕩乎若江河之流,四夷賓服,萬民歸心。
然自奸佞楊堅、偽帝劉協竊據神器,乾坤變色,日月無光。
彼等狼子野心,罔顧宗廟社稷,行弒主篡權之惡,致我皇家血脈飄零,社稷危如累卵。
吾王劉御,承天命,繼大統,雖遠鎮荊揚,然心系漢室,聞此噩耗,怒髮衝冠。
念我皇恩浩蕩,百姓無辜,豈能坐視奸臣橫行,國將不國?故奮然而起,誓清君側,以正朝綱,還我大漢朗朗乾坤。
今特此昭告天下:凡我子民,當知忠孝節義,共討逆賊。
楊堅、劉協之輩,背信棄義,人神共憤,其罪罄竹難書。
吾等興師問罪,非為一己之私,實為天下蒼生,為漢室江山,為千秋萬代計。
望諸侯豪傑,聞風而動,共襄義舉。或披甲執戈,親臨戰場;或輸糧犒軍,共築防線;或搖唇鼓舌,揭露奸佞。
凡有貢獻於討賊大業者,本王必銘記於心,論功行賞,封侯拜將,以酬其勞。
且夫天道好還,報應不爽。楊堅、劉協等輩,逆天而行,必遭天譴。
吾等順應民意,秉持正義,定能旗開得勝,馬到功成。
屆時,漢室復興,四海昇平,百姓安居樂業,共享太平盛世。
最後,願我三軍將士,同心協力,奮勇殺敵。
待到凱旋之日
第三百二十三章:討楊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