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你所罵之人乃三朝元老,大宋棟樑?如此為种師道講話,莫不是他與你有干係?」
聞博卻毫不畏懼,挺直了腰板,拱手說道:
「陛下,學生並無二心,只為了朝廷,苟利社稷。。」
「怎敢帶私人恩怨在陛下面前大放厥詞,學生所言字字是真。」
「陛下為千古聖君,一對龍目,彈指間便可分辨忠奸,自然知曉學生所講是否真切。」
「至於種大人,學生與之並不相識,只是種大人任職期間政治清明,肅清了陝西境內土匪,保衛一方平安,此等好官,誰人不夸?」
聞博繼續說道,臉上露出敬佩之色。
我聽了聞博的話,心中暗暗讚賞。
這小子果然有膽識,有擔當。
我故意板著臉說道:「哼,你說得倒是好聽。朕如何知道你不是在花言巧語哄騙朕呢?」
聞博連忙跪下:
「陛下,學生不敢。學生對陛下忠心耿耿,絕無半句虛言。」
「若陛下不信,可派人去調查,學生所言若有不實,願領死罪。」
我看著聞博那堅決的樣子,心中大喜。
「哈哈,起來吧。朕相信你。」
「謝陛下。」
「你先回到座上吧。朕會好好考慮你的話。」
聞博再次拱手,然後回到了座位上。
待到眾考生都交了試卷,我負手而立於大殿之上,目光緩緩掃過眾人,神色嚴肅地問道:
「諸位學子可知五穀為何物?」
考生們面面相覷了片刻,隨後紛紛挺直了腰板,齊聲回答道:
「稻黍稷麥菽。」
我微微點頭,接著又問:
「可知此物由何人所種?」
眾人再次齊聲回答:
「農。」
「既然知道我們每日所食之物來自於農,將來進入廟堂汝等切記善待農民,不可欺侮之。 對於為富不仁之輩,要予以嚴懲。」
考生們一個個神色鄭重,齊聲回應道:
「學生明白。」
「記住,不論是高居廟堂,還是致仕還鄉,切莫仗勢欺人。「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不要忘本,做百姓的父母官也好,在京城做大官也好,只要一心為民,無愧於心都是踐行聖人之道。」
我神色鄭重,目光如炬地看著眾考生,語氣中充滿了威嚴與期望。
一位考生拱手說道:
「陛下,學生定當銘記陛下教誨,絕不仗勢欺人,一心為民,為陛下分憂,為百姓謀福祉。」
另一位考生也急忙附和道:
「陛下所言極是,學生若有幸為官,必當以百姓為重,做一個清正廉潔的好官。」
「學生們謹記陛下教誨,終身難忘。」
眾學子齊聲道,那聲音洪亮而堅定。
我微微點頭,接著說道:
「朕還想詢問你們對北遼、西夏這些蠻夷之國的看法,以後是戰是和,朕想聽聽你們的見解,但說無妨,皆無罪。」
考生們頓時陷入了沉思,片刻後,一位考生站出來說道:
「陛下,學生以為當以戰為主。北遼、西夏屢屢進犯我大宋,若不予以反擊,他們必將得寸進尺。我大宋應當整頓軍備,選拔良將,主動出擊,收復失地。」
另一位考生卻反駁道:
「陛下,學生認為當以和為貴。戰爭只會帶來生靈塗炭,百姓受苦。不如與北遼、西夏議和,互通貿易,以和求發展。」
這時,突然有一個考生說道:
「陛下,學生覺得可以曲線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