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求收藏、推薦票,拜託拜託!你們的關注是我寫作的動力,謝謝了!)
不自覺的摸了摸自己的頭頂到後脖頸,雖然隔著一層帽子,但是突然間還是感覺涼颼颼的。自己這些年來在福建,一直都是心有顧忌的,對這剃髮易服雖然十分痛恨,很久之前也曾想過廢除剃髮令,但是隨即還是忍了下來。若是先前他真的下了這樣的命令,不需要等到馬尾軍有所發展,清廷便會遍起大軍來征討他了。正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才一直沒有動作,最近這兩年更是感到習以為常然後將這件事情拋諸腦後了。
想在再想想,剃髮易服真的是中國文明史上最「噁心」和痛心的一幕。本來應是一副褒衣博帶的樣子,如果沒有這服裝更替,其實也是一種文化更替的話,可能直到後世二十一世紀中國還有著自己的民族服飾。中國的名族服飾「漢服」成了後世人民心中的一大痛,比如韓服就是從我們明代的衣服改裝成的,然後一直傳下來,所以如果沒有這剃髮易服的話,中國不也有自己的民族服裝嗎?實際上,古代朝鮮人對中國的剃髮易服是比我們自己還要抵制和痛恨的,覺得中華文化從此斷絕了。而直到現在還有很多明代遺民,紛紛從事古代服裝的研究,比如黃宗羲的《深衣考》。難道說這些人突然一齊心血來潮,對考古感起興趣來?他們是想在其中寄寓對中華文明的追思和惋惜。
清朝剃髮,也並非是在入關後才施行的。滿洲族為女真人的一個支系,是為建州女真。早在宋代。金國人就剃髮。高壓強迫占領區的漢人剃髮。一一二九年(宋建炎三年。金天會七年),當時的金太宗就下過這樣的強硬命令:「禁民漢服,及削髮不如式者,死!」滿洲族人幾百年髮型一直沒變,滿族男子一般是將頭頂中間一撮如錢大之頭髮留長,結成辮子,其餘四周發皆剃光,所以稱為「金錢鼠尾」。一般來講。滿族人只有「國喪」和「父母喪」內百日不剃,平時,除中間一小撮外,周圍頭髮不能留蓄。
努爾哈赤建後金稱汗後,強迫被占領區漢人和投降的漢人必須剃髮,所以,剃或不剃,成為一種政治性標誌。漢人只要剃頭,就免死收降,否則砍頭。朝鮮《李朝實錄》中記載。後金軍占領遼陽後,當地漢民成千上萬不願剃頭為虜。自投鴨綠江而死。而當時當地,由於明清方面的拉鋸戰,剃髮漢民又常被明軍殺死,割頭後冒充滿人首級去「報功」。皮島的毛文龍當時就殺了不少剃髮的漢人,拿其首級向明廷邀賞。
皇太極繼位後,殺人方面有所收斂,但對剃髮則要求更嚴。惟一例外的是,朝鮮由於向滿清投降早,作為一種特殊禮遇,皇太極對這個附庸國表示寬大:冠履不易,可以免剃。清軍初入關,占領北京後不久,即發布剃髮令。由於吳三桂等明朝降官勸說,加之北京及周圍地區人民反抗連連,多爾袞不得不收回成命,但是他對率先剃髮的明朝兵部侍郎金之俊等人,還是表現出特別的信任。所以,清軍入據北京後,好長時間內,明朝舊官變成清朝官員,仍舊身穿明服,冠裳不改。
但是,當南京也被清軍拿下的時候,期間出了一個最令人痛恨的滿清走狗孫之獬,也正是由於他的緊勸,遠在北京的多爾袞隨即改變初衷,讓禮部在全國範圍內下達「剃髮令」。孫之獬在清軍入關後,求官心切,是第一批搖尾乞降的漢官,並當上了禮部侍郎。為報新主提拔之恩,他一時間又想不出什麼平定大計,孫之獬就走個「偏門」------主動剃髮。
當時孫之獬前腦門一溜精光,後面也拖個大辮子,穿上一套四不像的滿服,施施然來想要在上朝時想博個滿堂彩。不料,當時漢人官員仍是博冠大袖,見這麼一個人不倫不類,都覺得可笑又可鄙,揚袖把他排擠出班;滿族官員自恃是統治征服民族,也都紛紛腳踢笑罵,把他踹出滿班。
惱羞成怒加上氣急敗壞,孫之獬下了朝後就立馬擬了剃髮易服後的清朝髮式一道奏章,向順治帝建議在全境範圍內給漢人剃髮,其中有幾句說道:
&下平定中原,萬事鼎新,而衣冠束髮之制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之從陛下也!」
順治當時才剛剛七歲,全權大事全部由攝政王多爾袞一人說了算。多爾袞等人本來就是蠻族性格,被孫之獬這一陰激,深覺其言甚是有理。回想歷史,自以為遼、金兩朝是由於「漢化」最終導致了皇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