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穿越之我是耿精忠 > 緊急--火炮報廢(上)

緊急--火炮報廢(上)

    (新書求收藏、推薦票,拜託拜託!你們的關注是我寫作的動力,謝謝了!)

    戰爭就是這樣的千變萬化,這樣的結局是誰也沒有想到的。原先兩方當然都是士氣高昂,抱著必勝的信心出陣的,即便退一萬步講,戰鬥失利也不應該會全面敗退,但是結局就是這樣的出乎意料。此戰,王屏藩所率領的吳軍雖然損失了有三千兵馬,但是清軍這邊損失更加慘重,直接被殺的就有八千,被俘六千。

    這戰死的八千人中三分之一就是清軍的騎兵包括從蒙古科爾沁草原遠道而來的科爾沁騎兵。另外就是被大炮打死和關寧鐵騎在追擊過程中所殺。戰後清理戰場,所有的吳軍重傷員也全都被送去見了閻王。被俘的近六千人全都是原先的清軍前軍兩部,只不過逃跑的時候變作了後部。兩部一萬人除了被俘的就全都戰死,這樣的損失對於清軍趙良棟部來說也是傷筋動骨了!

    吳軍勝利之後也並沒有繼續追擊下去,而清軍則大部退入了潼關之內,包括周培公與圖海二人。而被周培公安排去切斷吳軍回歸西安城的一萬五千清軍接到了前方戰敗的消息則也立刻停止了行動。由於他們處於西北方向,這一萬五千餘清軍則繼續向西安城正北的同官縣撤退,同官縣也就是後世的銅川縣。

    清軍大軍戰敗,將近三萬五千人的敗軍退入潼關,據守險要的潼關,退回了這裡,所有的清軍也就放下心了,這裡的安全係數高過曠野千百倍,一般的城池也比不了這巍峨的潼關。潼關位於陝西省渭南潼關縣北,北臨黃河,南踞山腰。《水經注》中有記載:「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


    這潼關始建於東漢建安元年,距今已經有一千五百年了。東漢末。當時關城建在黃土塬上,隋代南移數里,唐武則天時北遷塬下,形成今日潼關城舊址。唐置潼津縣。明設潼關衛,滿清得了天下後又設置為潼關縣。因為潼關地處黃河渡口,位居晉、陝、豫三省要衝,扼長安至洛陽驛道的要衝,是進出三秦之鎖鑰。所以成為漢末以來東入中原和西出關中、西域的必經之地及關防要隘,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畿內首險」、「四鎮咽喉」、「百二重關」之譽。可以說潼關是關中的東大門,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潼關位於關中平原東部,雄踞秦、晉、豫三省要衝之地,潼關的形勢非常險要。南有秦嶺,東南有禁谷,谷南又有十二連城;北有渭、洛二川會黃河抱關而下,西近華岳。周圍山連山,峰連峰。谷深崖絕,山高路狹,中通一條狹窄的羊腸小道,往來僅容一車一馬。過去人們常以「細路險與猿猴爭」、「人間路止潼關險」來比擬這裡形勢的隆要。杜甫游此後也有「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萬古用一夫」的詩句。

    這裡經過千年不斷的增修擴建,可以用堅不可摧來形容也不為過。潼關位居中華十大名關第二位,天下間險關要隘何其多也,由此也可見這潼關是怎樣的巍峨壯觀。從位置上看。它北臨黃河,南跨鳳凰、麒麟二山,東斷東西大路臨黃河南延上麒麟山;西斷東西大道靠河南沿上象山。

    城門開有六處,每處各有兩洞。中間都有瓮城相連。東門叫做金陡,起先名字叫做「迎恩」,後來改成了「平藩兩陝」;西門叫做「懷遠」,後來則改為「控制三秦」。南門特殊一些,有兩個一大一小,東邊大的稱作上南門。開始名叫「凌雲」,後來改為「麟遊」,第二次則改成了「覽山」;西邊的稱為下南門,先叫「迎薰」,後改成「鳳□」。北門也有兩個,靠西邊的是大北門,先叫「吸洪」,後改成「霸英」。南北水關門各有兩個,南邊北門築閘樓七間,里設天橋;北邊門築閘九間。六大城門,除南門無樓外,東西城各有兩個。

    王屏藩率軍追到離潼關不遠便沒有繼續追擊下去了,這潼關西門懷遠門,平均高達十五米,十五米啊,放在後世就是五樓的高度,別說去進攻了,就是抬頭多看一會兒都會覺得脖子酸,這樣的險關,不是他們區區三兩萬人馬就能打下來的,就是給他們裝備充足了攻城器械那也不行。離的老遠,吳軍上下將士便看到了那巍峨的潼關城,真的是沒信心去打它。

    一戰大勝之後,王屏藩原先還準備留下一萬兵馬駐守渭南城,但是看眼前的局勢,清軍的總兵力還是要強過他,因此便最終決定將所有兵馬退入西安城。就憑著他們的大炮,不管是



  
物理教屍推薦:  崛起清末  
隨機推薦:  臨高啟明  執魔  雷武  韓娛之魔女孝淵  二十面骰子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穿越之我是耿精忠"
360搜"穿越之我是耿精忠"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