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求收藏、推薦票,拜託拜託!你們的關注是我寫作的動力,謝謝了!)
王振邦等海軍將領指定的進攻方案,是以攻取澎湖作為第一個戰略目標,先取澎湖「以扼其吭」。既可作為馬尾軍可進可退的基地,又可控制制海權,封鎖鄭軍的通道。另外,兵分三路,東西兩翼配合,集中優勢兵力於中路,一舉消滅澎湖列島上的鄭軍水師,不使其逃走一艘。
澎湖被三面圍住,鄭軍的水師全被圍堵在一片狹小的水域,很多戰船都是剛剛跑出停泊的軍港。鄭軍反應也算是迅速了,在北邊發現馬尾軍出現的時候,就開始向劉國軒預警,劉國軒也果斷的傳令所有戰船揚帆起航,準備接敵。
王振邦已經派小船前去勸降,只是很遺憾,劉國軒對鄭經忠誠的很,寧死不降,決意要率領這部分水師死戰到底。劉國軒是個大將之才,只是時運不濟,第一次大敗於猴嶼港灣,是敗在馬尾軍手上。第二次大敗就是在長江,敗在江寧水師手中,可以說兩次他都有大意的成分。但是鄭經都沒有治他的罪,這讓劉國軒銘感五內,這時候就算馬尾軍開出的條件再高,劉國軒也不會投降的。
只是他心裡也清楚,兩軍之間差距有多大。對面的艦隊,首尾相連遮天蔽日,戰艦數量大約只是他們的一半。雖然對方的戰艦數量比不上他們,但是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戰船與戰船之間不能比。馬尾軍戰艦大大小小兩百六十艘,三級、四級、五級戰艦皆是風帆戰艦,占據了總數的九成,而鄭軍這邊的風帆戰艦總共才不到二十艘,天差地別。火炮配置上也是差的不小,炮小,炮舊。數量少,很明顯這艘異常不可能勝利的戰役。
能看得清局勢的也就只是鄭軍水師的幾個主將,但是有投降念頭的兩名副手都被劉國軒斬殺了,決戰。就在這不到十里的這一小片海域展開。初步接戰,兩軍一兩千門火炮在不斷地咆哮,一條條火舌噴薄而出,聲震天地,風雲色變。雨點般的炮彈砸落在海面上,水柱不斷的衝起,洪波翻湧。
將士們所能看到的海面,都是戰艦在廝殺,場面之大,浩浩泱泱,無與倫比,浪潮般的吶喊聲,廝殺聲,慘嚎聲。撲面而來,讓人毛髮凜冽。數以百計的鄭軍戰船,聽從劉國軒的命令,冒著馬尾軍鋪天蓋地的炮火衝上去,一艘又一艘的被轟得艦體打橫,桅杆斷裂,雖然看不到船上的士兵死傷的情景,但不用腦子想就可以知道,那將是無比慘烈。
一些鄭軍的戰船已經化作一個個巨大的火把,整艘船在熊熊地燃燒。火光照耀半空,烈焰騰騰,黑煙滾滾。這些鄭軍戰艦不斷被炸毀或引燃,但是鄭軍憑藉數量還是衝到了馬尾軍戰艦的身邊。交錯的時候,漫天的火箭在凌空飛舞,而馬尾軍這邊也是冒著火箭、霰彈將一個個的炸藥包拋射到鄭軍戰船上,一團團的火光在猛烈的爆炸翻騰,海面上到處是屍體在漂浮,真箇是血流漂杵。血浪如山。
這無比壯烈的場面,血火漫天,殺聲如潮,看得很多馬尾軍將領握著望遠鏡的手都有些微微顫抖,很多將士嘴裡納納不知所言......方圓十多里的海面上,到處是被炸得熊熊的火船,激烈的廝殺聲如怒海奔濤,浩大的戰場,無數戰艦,漫天的炮彈和火箭遮天蔽日。
馬尾軍戰艦火力強大無比,不斷地走著之字形,過每一刻都有幾百門火炮同時烈焰噴薄,一個個彈幕席捲著無數的彈珠,如瓢潑大雨一般射向鄭軍拼命衝上來的小型戰船,片刻不歇。許多鄭軍戰艦的風帆被打成了篩子,甚至直接被轟得稀巴爛,甲板上彈珠肆虐,如冰雹啪啪狂落而下,根本容不得鄭軍衝上甲板換帆。別說頂著厚木盾,就是頂著鐵盾牌都不行,不是被霰彈打死就是被開花彈或者被炸藥包炸死,失去動力的戰船在海面上打著飄,再經受十來發炮彈便徹底沉沒。
在馬尾軍如此猛烈的炮火打擊下,鄭軍傷亡極為慘重。鄭軍中五百餘艘戰船,有四百艘都可是小型戰船,長度不超過十五米,就這麼戰鬥不到半個時辰,損失了就超過了一半,近兩百艘小型戰船被擊沉擊毀。血色染紅了大海,附近翻湧起來的波濤全變成了紅色。
劉國軒雖然乘坐的是大型戰船,沖在前列,而且自己也受了傷,眼看無望靠近,他也沒有下令撤退。但是仗打到這個份上,不少他命令什麼後面的戰船就會聽從什麼的。
馬尾軍三面合圍,與
第五百四十七章 拿下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