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橫濱港。5000噸的美國商船「亞美利加號」緩緩駛出港口。甲板上,日本使節團成員向送行的人揮手告別,駛往美國舊金山。
這個使節團中包括了明治新政府的幾位重要成員。正使是首相伊藤博文,這是他第四次組閣以來的首次出訪。副使則是大藏大臣渡邊國武,農商部大臣林有造,外務大臣加藤高明四人。這是一個擁有四十八名隨員的使節團,另外,這艘船上還乘坐著58名赴西歐各國留學的華族、士族子弟。其中還有5位首次出國留學的女子。
使節團的任務早在11月就由明治天皇定了下來,其一,因我國整體更新,修聘問之禮,以篤友好之誼;其二,借修改條約,向各國政府闡明並洽商我國政府的目的和期望。第三個目的,讓使節團從制度法律、理財會計、和教育等方面,全面考察歐美最開化昌盛的國體與實際事務的處理,學習這些規章制度能否適用於日本。使節團中每人都分科負責主管事務進行學習。
除了伊藤博文曾經在擔任內閣成員期間多次出訪之外,其他許多人都是第一次出國。
伊藤博文已經59歲,在甲板上,面對著波濤起伏的太平洋,如同面對著日本維新多年以來的政局……
這個使節團橫渡太平洋,在海上顛簸了6天之後抵達舊金山,隨後,由於風雪阻路,在鹽湖城呆了半個月,日本使節團希望為日本國民增加權利,使日本重新進入開明各國的行列。希望把歐美各國的政治制度、風俗教育、營生守產,一概移入日本,使日本國民迅速進步,達到同等發展水平。
20天後,使節團到達華盛頓,參加了美國總統富蘭克林舉行的盛大的招待會。美國先進的航海技術,鐵路技術和新奇風俗習慣,讓使節團感慨不已。
但是修改條約卻讓使節團看到美國的另一面,當伊藤博文向美國國務卿提出改約談判的時候,菲休援引國際慣例,要求使節團出具天皇授予的交涉全權委託書,日本代表團目瞪口呆,只得派大藏大臣渡邊國武回國取全權委託書。但是留守政府一些成員卻強調出使的目的是研究外國的典章制度,反對過早進行改約談判。
當渡邊國武弄到國書和新的全權委任狀再度到達華盛頓的當天,有關改約的談判交涉卻終止了。
在沒有探明中國的意見之前,美國無意帶頭修改不平等條約,使節團的改約計劃擱淺,使節團強烈地感受到弱國無外交的嚴峻現實。
此時使節團在美國已經住了將近兩個月,便轉赴英國,英國外交大臣格蘭維爾以更加強硬的態度拒絕日本恢復關稅自主權的要求,並且提出了比現行條約更加苛刻的修約方案,要求日本給與內地旅行權、沿海貿易權、土地所有權。其他各國也是步步進*,貪得無厭。這種態度讓使節團加深了對西方強權本質的認識,並在以後對亞洲諸國如法炮製。但他們更清楚的知道,各國之所以同意改約,背後更深層的原因無非只有一個,中國。
每一個日本人至今還清楚的記得,十幾年前,中日一戰,日本國幾乎頃刻間從這個世界消失掉了。緊接著,除了中國之外,世界上各個大國紛紛把貪婪的手伸向了日本,被戰火燒得滿目瘡痍的日本無奈之下只好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
但日本人的野心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對於中國的仇恨也從來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減弱,反而越發強烈。十年,足以讓紅顏變老,但卻難以撼動心中的仇恨!
修約談判受挫,使節團全面考察歐美各國的各種制度。在接下來的考察中,他們先後訪問了美、英、法、比利時、荷蘭、德國、俄國、丹麥、瑞典、義大利、奧地利、瑞士bsp; 伊藤博文感慨的說;「世界大戰剛剛過去三年,但西方竟似乎有恢復到了戰前的樣子了,到西洋這麼一看,日本已經落後於這個世界太多了。」
渡邊國武在訪問羅馬時說:「視察各國的情況,像英、美、德、法這樣的強國自不必說,即使是像義大利這樣的歐洲二流國家,其經濟水平,也不是我國可以相比的。」
在英國的伯明罕和曼徹斯特,使節團看到是黑煙滿天、到處都是工廠,國民精神都傾注在世界貿易之上。這個與日本相同的島國,沒有一樣是土地生產的東西,有的只是煤和鐵,主要是依靠工業和貿易相結合。渡邊國武徹底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