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以吾觀之,當今天下的諸侯,是分為想當群雄和想當功臣兩類的。那些想當群雄的諸侯,是以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為榜樣,欲割據一方,封邦建國。他們往往兵強馬壯,地大糧足。袁本初、曹孟德、孫伯符便是如此!
那些只想當功臣的諸侯,是以前漢開國十八侯為榜樣的,他們只圖在亂世之中占有一郡之地,在天下太平後封一萬戶侯。這些諸侯往往兵為將寡,錢糧不足。劉玄德、張稚叔就是這樣的諸侯。
而吾所求者,則是一個郡國並行的大大的西周!文和,你看這樣可行嗎?」
正在宛城的建忠將軍府內和賈詡討論天下大勢的,就是當今大漢的「仙帝」劉協了。他對於自己所努力開創的「仙漢」的定位,其實也一直在變。剛開始時是東周——當時的形勢啊,當個洛邑天子真的已經很開心了。
可是這形勢變化得太快了,這才過去一年半都不到,形勢已經發生了劇變。劉協現在已經控制了河南尹、弘農郡、河內郡、河東郡的三十餘縣作為基本盤。當然了,這四個郡可不止三十餘縣,還有不少地盤沒有實控。
在這塊基本盤之外,劉協還實際控制了劉表交給張繡屯兵的宛縣,還通過徐福、張遼控制了半個下邳國,還依靠廬江周氏和諸葛玄、諸葛亮叔侄,以及黃忠、甘寧的奮戰拿下了大半個豫章郡!
而在來宛城的路上,劉協已經算過賬了。算上這支新入伙的西涼兵,加上劉協在洛邑創立的禁軍五軍三都,再加上四個護田校尉部的護軍,還要加上依附劉協比較緊密的呂布、張楊、張遼、段煨、張白騎、廬江周氏、弘農楊氏和諸葛家的豫章郡兵,劉協這邊比較可靠的軍隊,已經多達五萬三四千之多!
這實力乍一看是不小了,但是問題其實也不少。
一是劉協其實沒有足夠的財力養這支軍隊。被他當成基本盤的河南尹、弘農郡、河內郡、河東郡的三十餘縣可以提供的財政收入,最多只能負擔四個護田校尉部的開支和雒陽朝廷還有劉協本人的宮廷的開銷。這還是建立在雒陽城本身的因為匯集了天下的諸侯府邸和世家大族的代表,變得非常繁榮的基礎之上的。
而餘下的四萬大幾千軍隊的糧餉和裝備支出,全都靠賣官收入和諸侯們的供奉維持,以及他們在駐地自籌。
但是賣官的收入很大程度上是一次性的,至少是剛剛開始大賣時收入多,往後就會不斷下降。
諸侯的供奉同樣不是一筆穩定而且可持續的收入,特別是隨著雒陽朝廷越來越強大,開始從「東周型」向「西周型」轉變後,大諸侯們也開始警惕了,也開始變摳了。
而讓軍隊在駐地自籌軍餉則會不可避免造成他們的軍閥化!短期搞一搞還行,長期這麼幹,周瑜、諸葛亮恐怕就真的變成一方諸侯,聽調不聽宣了。
二是劉協面對已經開始抱團的大諸侯們,顯得勢單力薄。而且他自己麾下的部分小軍頭和一些世家大族,也都有諸侯化的傾向。
如果劉協沒有辦法處理好和這些軍頭、功臣、世家的關係,把他們團結起來,他的「大西周」理想也是無法實現的。
而第三個問題則是劉協手下的軍師是挺多的,周瑜、諸葛亮、龐統、司馬懿、徐福、楊修、鍾繇等等。但是這些人要麼還太小,並非「完全體」,比如諸葛亮、龐統、司馬懿;要麼就有點屁股問題,比如周瑜、楊修、鍾繇;要麼兩者都有一點
所以這些軍師也沒能為劉協提出一套可以解決財政問題、諸侯問題的辦法。而劉協自己倒是琢磨出一條路子,就是在漢初的郡國並行和西周的封建開拓之間開一條新路出來。
這條路就被他自己定義為「大大的西周」!
而在得到了賈詡這個又老又毒的老毒士的效忠之後,劉協總算是有了一個可以商量大事的軍師了——這老毒士雖然有文和亂武的大罪過,但是他交出來的投靠之禮也是真的夠分量!
之前和張姜一起打入袁術集團內部當了一陣子大特務,還遵照劉協的指令,成功的將袁術的重心從壽春引到了淮河下游的廣陵郡。為了進攻徐州,袁術將大量的輜重、軍隊,甚至軍隊的家眷都從壽春遷到了廣陵郡的淮陰縣,已經將淮陰變成了實際上的首都。
即便在
第177章 宛中對,大西周,十萬戶侯(求月票,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