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士成在眾同僚的祝賀聲中沒有忘乎所以,將自己發掘出來的張毅鄭而重之的推了出來。「各位,這就是我要向你們引薦的我淮軍的後起之秀——張毅。此次中日之戰,多虧了這個小伙子啊。三個月的時間,為我訓練出了一支強悍無比的精兵,在日軍夜襲牙山之時,突襲成歡日軍駐地,一把火焚毀了日軍所有輜重;日軍圍攻南大營之時,又是他帶領著蒼狼營力退強敵;我部撤往開成之時,又是他率領數十部眾,糾纏日軍主力近兩日之久;此番開城大戰,他獨自領軍扼守帽兒山三日三夜,以六百兵力頂住了三四千日軍的強攻,最後還用計生擒大島義昌,致使日軍群龍無首,被我軍一舉擊潰!我軍大捷,張毅,才是真的功不可沒,他是我麾下當之無愧的再世諸葛!」
這幾位晚清的重將聽著聶士成的介紹,口中連連驚嘆,看這個小伙子,年紀不過二十,便有如此的才能,假以時日,絕對是未來大清的擎天柱石!
左寶貴大笑道:「功亭,三十多年前,紅毛亂世,列寇凌辱,我大清搖搖欲墜。幸而有文正公、文襄公以及李中堂相繼出世,上馬治軍、下馬治世,才能夠穩住局勢,進而有了三十年同光中興。如今文正公、文襄公仙逝,老中堂也已年逾古稀,大清再無治世能臣。不料想,天賜奇才與大清,這是大清之福啊!」
左寶貴位望素重,是淮軍後起將領中的佼佼者,名聲猶在聶士成之上。如今說出這番話來,分量頗重,其他三位大人也紛紛應和。
張毅連連施禮遜謝:「諸位大人謬讚了,張毅愧不敢當,如此大勝皆提督大人調度有方,眾將士戮力同心,張毅焉敢貪天之功……」
眾人客氣一番。
左寶貴率先問道:「功亭兄,如今日軍暫時退兵,開城無虞。不知道我軍接下來行止如何?還請示下。」
聶士成沉吟道:「冠廷兄,諸位大人,雖說日軍暫時退兵,但是朝鮮局勢並未和緩多少。如今日本在朝駐軍已經接近三萬人,並且國內援軍依舊在被其軍艦不斷的運至釜山,根據現在的趨勢,在十月之前,日軍就可能在朝鮮集結五萬陸軍精銳。說句實在話,我與日軍連番接戰,對於日軍之精銳,大開眼界。我蘆台淮軍也是號稱淮軍精銳,比之淮軍諸部,也毫不遜色,但是也不得不承認,日軍之戰力,確在我軍之上。此番能夠一戰而勝,多賴張毅參贊方略,迭出奇謀,不然的話,日軍以優勢兵力相逼,要守住開城,談何容易。」
衛汝貴微微吸了口冷氣,驚道:「功亭兄,日軍戰力真的如此強悍?」
聶士成輕嘆道:「確實如此,加上我們遠離本土,後勤供應調度不便,兵力也處於弱勢,所以一旦日軍主力再次前來,我軍壓力便會驟然加大,我等切不可等閒視之。」
馬玉昆微微一笑,回道:「功亭兄,也不必長日寇的氣勢,滅我等的威風。咱們追隨中堂大人南征北討,也是身經百戰的,日本也是遠渡重洋,物資供應與我大清一樣需要從國內調度,此戰我們未嘗沒有勝機。不過,我倒是對於張毅練就的新軍很有興趣,聞聽功亭兄,如此大加讚嘆,某頗想領略一下貴部新軍的風采。」
左寶貴應和道:「對對!你是光顧著讚譽了,我們也得見識見識這新軍的風采啊。」
聶士成擺擺手,笑道:「不急,不急,今天天色已晚,明日一早,我們再看。現在開城大捷,我也要先向朝廷報捷才是,同時也要敦促朝廷,繼續調遣援軍,僅僅依靠我們現在這三十營的兵力,遠遠不足於對抗未來的五萬日軍精銳,還是要請皇上和太后繼續調兵,支援朝鮮,此一戰關係到我大清國運,許勝不許敗,一旦有失,割地與賠款接踵而至,列強也會大加窺伺,那大清的四萬萬黎民將更加困頓不堪了。」
左寶貴正色道:「功亭兄所言極是,眼光長遠,非我等所及。我等願共同具名,一起上奏朝廷,同時電告中堂大人,請他早作籌謀,以備大變。」
聶士成笑道:「如此甚好,還請諸位大人襄助,我們共同擬定電文,分別電請朝廷及中堂大人鈞裁。」
眾人圍坐在一起,談論到了三更時分,方才散去,電文擬好之後,交由文書火速致電朝廷。
第二日,大家早早的起來,左寶貴等人心急火燎的早就想一睹新軍風采,這年頭大清軍隊嚷嚷著改革,效仿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