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周宇來說,於廉這位欽差公公已經視延壽教為大敵,認定周宇是害他的人。那雙方的矛盾已經達到不可調和的境地。
現在的情況是就算於公公對周宇服軟,周宇也無法確定這傢伙是真的服軟。所以乾脆把他弄走更符合周宇的利益。
彭秋東原本是不站邊的,想看著周宇和於廉自己斗,到時候斗得過火了,他居中調停一番,就算是盡到職責。
只是於公公顯然怨氣深重,他拿周宇沒辦法,於是這些天有不少怨氣轉移到了觀察使大人的頭上。
於廉的一些隻言片語通過為他醫治的醫師傳到了彭秋東耳朵里,讓他覺得這位於公公在京中還會放軟身段,到了地方上卻如同頑石一般強硬。
他不會因為彭秋東幫忙居中調停就給予感激,反而會因為彭秋東沒有堅決地站在他那一邊而心懷怨懟。
於是,即使彭秋東已經在心裡暗暗認定是周宇對於公公的健康狀況動了手腳,也沒有去質問周宇,反而站到了周宇這邊,想著乾脆齊心協力把這位趕走算了。
雖然沒有證據證明也不知道周宇是怎麼做的。
於廉還將他當做皇上派來安右道的欽差,卻不知道彭秋東的眼裡,他離失去欽差的身份只差自己輕輕一推。而沒有了欽差身份,他一個京城來的太監,有什麼資格和彭秋東平起平坐?
就算是周宇,於公公也沒有碰一碰的資格。
彭秋東這半輩子的經驗告訴他,勝敗之間其實很微妙。
雙方相持階段只是因為大家都看不清誰的勝算大。一旦大家看清楚了雙方的實力對比,實力的天秤會很快傾斜向優勢的一方。
就好像現在,於廉的「欽差公公」這張身份牌因為他的身體狀況不僅打不出來,而且還隨時會被收走之後。彭秋東立刻就站到周宇這邊,將雙方的實力瞬間拉開差距。
周教主用的手段見不得光?沒露餡沒出問題就是好計策。
可於公公這邊失敗就是失敗,在彭秋東眼裡,他的奏疏只是敗犬的嗚咽控訴,連狂吠都算不上。
於廉寄希望於陛下替他出頭,實在是可笑至極。因為當劉特使看到安右道觀察使和周宇結成一條戰線後,原本偏於廉的立場瞬間就搖擺到了這邊。
彭秋東立刻給劉特使遞交了一份自辯的奏疏,算是預判了於公公的行為。
劉特使就算收了於公公一萬貫,此刻也毫不猶豫收下了彭大人的奏疏。
他告訴自己,他們之間的衝突無非是地方上和欽差相處的不愉快,想換個欽差而已,情有可原。
不是無緣無故的嘛,於廉自己水土不服又怪得了誰來。
若是第二個欽差到時候仍然合不來,那屆時另說。
於公公還在病榻上期盼劉特使回到京城以後,能幫他說話,讓陛下派兵把那可惡的周宇抓起來呢。
可這邊劉特使卻已經想著在陛下面前如何「不偏不倚」。甚至彭秋東和周宇只送了他100兩路費,僅僅是於公公送的百分之一。
周宇對於會不會換個更難搞的欽差大臣過來不在乎,他要的只是這個時間差。
七月夏收把糧儘可能多地收進延壽教的糧庫里最重要,沒有太監在一旁要求把糧稅也加一點就是勝利。
延壽教夏收陸續開始,包括教兵都派了人出去支援夏收。
夏收前延壽教就開始抬高伙食標準,夏收時更是殺豬宰羊,給參加夏收的人員分配高質量伙食,一日四餐,小吃喝不斷,將後勤保障做到最好。
因為有延壽教,彭秋東對這一次安右道的夏收比較放心。自從有了延壽教做了許多田地間的實事之後,安右道的整體糧食收穫必然比往年高。
過去地主們剝削佃戶,佃戶們雖然努力種田,但是依然只能過著衣食無著的貧寒日子。連金屬農具都買不起,更不用說牲畜了,有牲畜的已經是富農,是未來可以晉升為小
第334章 豐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