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造反,可是誰帶頭?大祭司不帶頭,其他頭領是面面相覷,他們得找一個帶頭人出來才行。得讓帶頭人衝鋒陷陣,他們才能沖啊。顯然大家都知道帶頭衝鋒會死的概率很大,損失也會最慘重,所以他們都不想做這個帶頭的人,都只想讓別人站在前面,自己站在後面保持實力。
這也是人之常情,可如果他們不能儘快出手的話,等杜蘭的攻勢衝到他們面前,他們可就沒有還手之力了。
可惜幾個頭領都不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去解決杜蘭。再說了就算他們真的衝鋒了,結局如何還是未知數呢。所以他們雖然很想動手,但瞻前顧後,根本沒法賭上一切去戰鬥。
「哎,造反都這麼有餘,真是不成事。果然這個城邦已經到了內外交困,不得不改變的時刻。」杜蘭表示幾個城邦頭領的反應讓他很失望,人人都不想做出頭鳥,那他們也就完蛋了。
畢竟不是人人都能做劉邦的,當年沛縣勢力也是如此,有能力的人瞻前顧後,有身份的人蛇鼠兩端,都不想損壞自己的利益,最後劉邦這個看起來最不正經的人成為了所有人的帶頭人,帶著人衝鋒陷陣,打下了大漢江山。
而且劉邦好幾次都差點死掉,連父親、老婆、孩子的安危也保護不了,還有就是面對戰場的失利以及鴻門宴等安排,幾次三番死裡逃生,他最後能成功真的是有幾分傳奇色彩和天選之子的運氣。
帶頭衝鋒到最後獲得成功,真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就算劉邦也是九死一生。其他人沒有這個膽量,只怕是沒辦法把自己的生命交給運氣這種事情。
所以頭領們的互相希望對方做帶頭衝鋒的人,也是完全合理的。只是這樣推來推去,杜蘭的普世教可是越發壯大了,很快就要占領城邦,蠶食頭領們的部隊了。
「為什麼是宗教?」加持不是很明白:「我們既然受過完整的教育,完全可以教他們知識。用宗教的話雖然立竿見影,但後面只怕他們會沉迷宗教不可自拔,到時候反而會阻擋發展。特別是當科技和宗教教義違背的時候。」
「這種事情以後再考慮,我們現在要做的是解放奴隸,只要宗教能有這個作用,那我們就應該做。」「至於宗教以後會不會阻礙技術的發展,那都是以後的事情了。再說了我認為宗教只會阻礙影響他們教義的技術,只要不影響教義,宗教並不會阻止技術。」杜蘭認為現在還是把祝福者奴隸解放出來才是最要緊的事情,解放生產力,給奴隸更多的權力,讓他們生更多的小祝福者出來才是最重要的。
加持見此也不好說什麼,畢竟杜蘭想要解決的是短期問題。在末日之中朝四暮三比朝三暮四要強太多了。
朝三暮四這個故事出自《莊子》,他說養猴子的人給猴子早上三個栗子,晚上四個栗子,猴子不高興。於是養猴人給猴子早上四個栗子,晚上三個栗子,猴子就高興了。莊子用這故事嘲笑沒有大局觀的人。
不過《莊子》裡又說道夏蟲不可語冰,就是說夏天的蟲子活得很短,根本不知道冬天的寒冷,所以大家不要做夏蟲,而是要做有遠見的人。
兩個故事結合起來就能理解一個點,對於朝不保夕隨時可能會死掉的生命來說朝四暮三強過朝三暮四。
在戰亂,在災害,在末日,大家和猴子也沒有什麼區別,吃了這頓沒有下頓。那麼是這頓四個栗子,還是下頓四個栗子?任何看不到自己下頓的人都會選擇這頓四個栗子。
這也就是為什麼民眾總被稱為短視的烏合之眾的原因,因為民眾的生存條件太差了,只能朝四暮三,吃了四個栗子或許還有晚上,只吃三個栗子或許就沒晚上了。
猴子朝四暮三就是生存的智慧。民眾短視同樣如此,也是生存的智慧。
杜蘭知道這些人都只看重生存,因為現在是末日,可沒時間做什麼百年大計,千年大計,到時候有沒有人類都不知道呢。不先給人類吃上四個栗子,或許他們就沒法堅持到晚上了。
所以末日作品裡經常會出現人性和獸性的思考,其實這種思考本身就是錯誤的,在末日裡如果不以生存為優先,那麼一切都不過是泡影。
所以阿格尼的村子為了生存而吃人,自然是沒錯的。而德瑪所在的城邦因為已經建立了奴隸城邦制度,有
第兩千七百五十九章末日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