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下,克里米亞半島的冬日異常寒冷。馬德緊了緊身上的熊皮大衣,來自廣西的他分外受不了大陸地區的寒冷氣候,而站在他旁邊的莫三卻顯得更為適應一些,這個東北人雖然鼻頭凍得通紅,但卻和身旁的一名年輕的韃靼女人眉來眼去、眉目傳情。馬德暗自翻了翻白眼,尼瑪這女人身上一股這麼重的羊騷味你也忍得下去!要不是這女人是克里米亞汗國某個部落酋長的女兒,馬德甚至都懶得和她虛與委蛇。
陪同他們一起行進的是一隊駐紮在敖德薩的西帕希騎兵,領頭的軍官叫蘇克,據說是哈桑的遠親,他奉命帶著手下一百多騎兵保護來自新大陸華夏東岸共和國的外交兼商務使團。說起這個使團,其實也就馬德、莫三這兩名穿越眾以及少數幾位隨從罷了,至於使團的大部分人手以及負責人高摩,目前已經轉戰到了伊斯坦堡,與他們的老朋友納蘇赫帕夏、商品代理商霍爾尼西安家族的代表進行會晤。
馬德、莫三二人12月份時先是坐船、然後一路騎馬抵達了克里米亞汗國西部重鎮敖德薩,然後在附近區域內用高額賞金招募一些志願去遠東作戰的韃靼牧民——這事先經過了奧斯曼帝國的首肯,同時也贈送給了克里米亞汗國一些貴人們一筆不菲的禮物。
本地的韃靼牧民是窮苦的,同時性情也很兇悍。他們對外人並不信任,即便這些是由奧斯曼老爺們陪同而來的。東岸人的招募工作在一開始就陷入了困頓。所幸此番跟隨二人前來的隨從中有四名韃靼移民出身的騎兵軍官,這為東岸人拉近與對方的距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原本都是作戰中被波蘭人俘虜後轉賣到東岸的,如今有機會回到故鄉,自然是極為興奮。不過經過多年的新大陸生活,他們已經完全適應了東岸的生活方式,同時家小也都在東岸本土,因此倒也不虞他們會不辭而別。
這些人在花費了大概一個月的時間陸續聯絡到了當初的家人親族後,東岸人的工作一下子就打開了局面。現身說法的效果自然不是蓋的,本地的韃靼牧民要向貴人們繳納稅收,同時奧斯曼人的軍隊過境的話他們還要負責支應糧草補給。生活一直過得很艱難。禍不單行的是。本地的大汗、貴人們還經常和北方的俄羅斯人、西邊的波蘭人以及無處不在的哥薩克們作戰,克里米亞汗國的臣民們一直過得很不如意。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當那幾名韃靼裔東岸軍官拍著胸脯保證東岸的優渥生活待遇,同時也拿出來了大量禮物和金銀的情況下。首先從他們的親族開始。陸陸續續有一些韃靼牧民來到了敖德薩。接受東岸人的僱傭去遠東作戰。東岸人與他們簽訂了正式的僱傭合同,也不管他們看不看得懂,反正程序上要讓人無可指摘。這些人的工資略低於在但澤招募的那些波蘭老兵——那些人平均打了十幾年的仗了。不過一些身手較為出色的老兵的待遇則會高一到兩個檔次,和那些波蘭人持平。
即便是以馬德、莫三這兩個軍事門外漢都能夠看得出來,這幫韃靼牧民的技戰術水平比不上那些波蘭士兵。要知道,那些波蘭士兵中資格老的甚至都參加過1621年那場打得土耳其蘇丹狼狽而逃的第一次霍京之戰的,無論是身手、經驗還是勇氣都不會欠缺。相比較而言,這些韃靼人就要差勁不少了,他們的騎術或許比那些波蘭人還要好,馬上格鬥技巧也不差,但組織性和紀律性就差遠了,戰鬥意志也沒有那些波蘭人頑強。很多時候,甚至就連那些游離于波蘭政府控制之外的「自由哥薩克」(逃亡農奴,和「冊編哥薩克」相對)們有時候也能欺到他們頭上去——不過這種事情並不會經常發生,因為客觀來說,哥薩克們的戰鬥力並不會比他們高出太多,而他們卻有著數量上的很大優勢。
在敖德薩地區東岸人一共招募到了三百多名韃靼牧民,其中大約有一半人曾經去俄羅斯或波蘭燒殺搶掠過,勉強算是有一些戰鬥經驗。每年克里米亞韃靼人都要去俄羅斯、波蘭、特蘭西瓦尼亞等地捕捉奴隸,他們稱之為「草原民族的收成」。這種劫掠行為自然會引起當地居民的極大反抗,交手不可避免,因此參與過這些行動的人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戰鬥經驗。
不過剩下的一半人就都只是一些普通的窮苦牧民而已,年紀也都很輕。他們大多除了一身不錯的騎術外便一無所有,少數人帶著家裡人送別的禮物——彎曲的馬刀,然後便來到了東岸人設在敖德
第一百九十七章 卡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