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紡織機器,其中每一款都被證明較前一代產品的性能有了明顯的提升。特別是在去年年中推出的一款紡紗機,幾乎已經做到了現有技術的極限,東岸人甚至都能從中得到一些借鑑。如今荷蘭人只差捅破一層窗戶紙,就能進展到擁有無限改進潛力的珍妮紡紗機上。而在持續不斷的研究投入和巨額懸賞之下,相信這也只是個時間問題。也許哪天就有某個東岸紡織工人受巨額懸賞的吸引而偷偷出逃,這都是說不定的事情。
&蘭人都是些敏感的吸血鬼,他們和猶太佬一般德性,不會放過每一個賺錢的機會。」埃斯波西托上士聳了聳肩,無所謂地說道:「讓荷蘭人見鬼去吧,他們的這種船速度是夠快了,但船體是承受不了高速行駛下的海浪阻力的。我預計他們至少每兩個月就得大修一次,否則肯定出不了海。我記得他們的這種船隻從巴達維亞出發後會在開普敦大修,然後是幾內亞灣的埃爾米納堡,不然根本無法維持幾個月的航程。」
&們現在從巴達維亞到阿姆斯特丹只要四個月就能抵達了,而以前要整整六個月,真是可怕。東印度公司與阿姆斯特丹聯繫愈緊密,在那邊的發展就愈順利,也許用不了多久,東印度群島就將徹底被荷蘭人占領,然後是錫蘭島,再然後是印度的馬拉巴爾海岸。」吉文船長微不可聞地嘆了一口氣,東岸人力實在是太缺乏了啊,只能坐看荷蘭在富饒的印度地區搞風搞雨,大把摟錢。東岸人非但一根毛都賺不到,相反還得開放自己的港口給他們修理船隻、補給食水、轉賣海外貨物等等,真是羨慕嫉妒恨啊。
其實吉文中尉所說的荷蘭飛剪船四個月抵達阿姆斯特丹還不算快的。在真實的歷史上,1855年英國人製造的「唐納德?麥肯」號連續六次從利物浦出航到墨爾本,平均每次花費83天;阿伯丁白星公司的「猶太侍女」號從倫敦到雪梨只需要78天。而以上所有這些船都只不過是噸位在1500噸上下的帆船而已,但走完半個地球所花費的時間卻少得令人驚嘆。
運輸工具的改進必將極大影響歐洲社會的生產力。在發現飛剪船不耐風浪、壽命短之後,難道荷蘭人乃至歐洲人不會想辦法解決麼?他們難道不會考慮製作鐵船麼?鐵船所需的技術不夠那就慢慢來,一個一個難點地慢慢解決,科技進步就是這麼來的……
&旗語給英格蘭人,讓他們降低航速,保持在6節。如果他們再他娘地炫耀自己的航速,老子就動力全開追上去一炮轟沉他們。」吉文船長也放下了自己胸前的望遠鏡,冷冷地說道,在頓了一會後,他又有些躊躇,然後補充了句:「最後一句不用發出去了。另外,通知『好奇』號探險船,讓他們儘速跟上,保持隊形。」
此番跟隨「探索」號出航的船隻還有兩艘,一艘是來自英國的飛剪船「東印度使者」號,另外一艘則是來自東岸的「好奇」號探險船。「好奇」號與「探索」號是同級姊妹艦,是東岸專為遠洋探險所設計的大帆船,標準排水量為1250噸,雙軸雙槳170馬力推進,全船共計92名船員。
此次三艘船隻組隊出航,其目的地則是波斯。而在這其中,那艘嶄新的英格蘭飛剪船則是關鍵,因為他們這艘船的船東以及船上大部分的水手們都已經數次抵達過波斯了。在這個年代,英國人和波斯人的關係還算是比較融洽的,因為他們曾經幫助過波斯人對抗遠道而來的葡萄牙人以及荷蘭人,並幫助他們奪回了波斯灣沿海的一些港口和小島,在波斯享受特殊的利益。
與東岸人同行的這艘英國船就在阿巴斯港當地有一些人脈,因此東岸人花費了大代價輾轉才聯繫上了他們,請他們當東岸共和國與波斯之間的介紹人,以便讓東岸人能夠與波斯展開貿易聯繫(主要是購買生絲,開展絲織業)。而東岸人同時也向這些英格蘭人承諾,此次無論有沒有成事,以後都將給予他們購買東岸商品的十年優惠價。
於是,雙方幾乎是一拍即合。在東方港集合後,三艘船組成了編隊,然後朝波斯灣沿岸的阿巴斯港駛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