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五百十二章 潘帕(三十七)

第五百十二章 潘帕(三十七)

    1694年11月8日,裝滿了朝鮮使團成員的小火輪再度拔錨起航,離開了河寧港,朝汴河更上游的明福港駛去。

    而在他們這艘船隻離開的時候,數艘滿載移民的小火輪正在進港。這些都是內河運輸公司的商船,被國家開拓總局租用,往河寧港一帶運送移民和物資。上頭剛剛確定,在河寧港腹地新設數個定居點,分別是:觀平鄉(位於後世卡西爾達小鎮附近)、金穗鄉(位於後世菲爾馬特小鎮附近)、五鹿鄉(位於後世馬科斯華雷斯小鎮附近)、清平鄉(位於後世拉斯羅薩斯小鎮附近),一共四個鄉鎮,預計首批將安置超過八千移民,從事農牧業生產,以儘快將基礎打牢,為河寧港工業生產基地未來的發展提供助力。

    農業,是一切生產經營活動的基礎。民以食為天,只有解決了吃飯問題,本地的移民才能夠安頓下來,才會繁衍生息,才會形成一座城市應有的樣子。即便是在東岸這麼一個看似工業化程度比較深的國家,農業依然是一切社會活動的基礎。

    滿載朝鮮使團的小火輪逆著河水奮力航行了一天後,於第二天清晨抵達了汴河右岸的重鎮明福港。這座城市的人口真的比較多了,目前大概有了上萬人(全縣人口接近了三萬),在汴河左岸當真是除了上海外的第一大城市。


    明福縣地處東西、南北的交匯處,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因此全縣的產業比較雜。但真細究起來,其實還是紡織業顯得更加強勢一些。這不僅僅是因為紡織工業部在此投資興建了全新的紡織工業園區,同時也和北邊查科平原上規劃的大片棉花種植區有關。

    查科平原的氣候、日照都非常適合棉花種植、生長和採摘,因此被農業部欽定為東岸本土的棉花主產區。而當地的棉花收穫並粗加工後,基本上都會通過各種方式運到汴河畔,然後再船運到下游的明福港一帶銷售。

    明福港現在有全國唯一的棉花路貨交易中心,未來必將成為第一大棉花集散地,因此這裡發展棉紡織業的條件其實是非常突出的。現在入駐明福紡織工業園區的企業有好幾家,其中最大的則是著名國營企業大魚河紡織廠。這家廠在南錐一帶有與人合資的毛紡織廠,不過廠本部還是在東方縣,主要產能也集中在那裡,以從加勒比海及新華夏島進口的棉花進行加工。不過在經過仔細思考並報經紡織工業部批准後,大魚河紡織廠決定逐步搬離東方縣,並將廠本部設到汴河岸邊的明福港,以就近利用查科平原的資源進行生產。

    毫無疑問,可憐的東方縣政府又要損失一個大財源,同時當地也要流失大量的工作崗位。好吧,也許東方縣已經麻木了,近年來真的流失了太多的企業,如大魚河海軍造船廠(遷往上海)、大魚河紡織廠(遷往明福)、大魚河兵工廠(遷往新曹)等等,這座城市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衰敗下去,可能是全國唯一人口在慢慢減少的城市了吧。但不管怎樣,事情正在發生,當地政府和人民要慢慢加深認識,他們家鄉無論是環境還是區位都沒有太多的優勢,是註定留不下這些優質企業的其實現在還不是東方縣最悲慘的時候呢,想像一下,當首都各部門全數搬離前往洛陽府之後,當地會是一副什麼樣的場景?

    朴世堂一行人仔細參觀了正在調試機器設備的大魚河紡織廠新廠區,對此嘖嘖稱奇。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紡織企業自然不是朝鮮那些手工作坊可比的,他們生產棉布的效率不知道比朝鮮人高了多少倍,簡直就是亮瞎了他們的眼睛。而且東岸人生產的棉布似乎也遠比朝鮮本地產的土布更柔軟、白皙,樣式也更多,相信若不是距離遙遠且朝鮮農民閒時紡織不計算時間成本的話,東岸棉布早就徹底攻陷朝鮮紡織品市場了吧其實通過釜山、元山等口岸進入朝鮮的寧波布數量已經不少了,好在朝鮮農民的生產成本實在夠低,使得其市場沒有被大規模侵占,但他們的這種堅持,究竟能持續多長時間呢?

    「這是利用廢舊布料的打棉機,它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減少浪費……這是最新款的自動餵毛機,可以減少人工的使用,降低成本……餵毛機上面的是新式搓條機,它的出現取代了老式的粗紗機,效率大大提升……這是旋轉式蓋板梳棉機,它的存在,使得大量短纖維得以利用,對於整個工業的促進作用巨大……這是帽錠機和環錠機,代替了以往的低速翼錠細紗機……」隨著工作



第五百十二章 潘帕(三十七)  
孤獨麥客推薦:  晚唐浮生  晉末長劍  
隨機推薦:  斗破之無上之境  生生不滅  詭三國  帶着農場混異界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360搜"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