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先生,您要的報紙來了。一筆閣 www.yibige.com」東方港十月大道的英國大使館內,新任英格蘭王國駐東岸大使剛剛吃完早餐,僕人便按照他的習慣,將昨天購來的報刊雜誌送了過來。報刊雜誌都是近期出版的,涵蓋各個領域,可以說市面上能買的都買來了,由此可見英國人搜尋東岸信息的力度還是很大的。
約翰·斯科特是去年年底剛剛上任的,原本的駐東岸大使回國擔任一家由化學工業投資者組成的委員會的顧問。化學工業,在英格蘭還是一個新鮮名詞,但在東岸卻已經慢慢發展了很多年了。他們可以通過不斷改進的生產線以令人吃驚的低成本生產硫酸、鹽酸、純鹼等市場需求量很大的化工產品,同時還能分離煤焦油中的許多成分,甚至就連寶貴的硫都能回收一部分,技術確實已經到了令英格蘭人需要仰望的程度。
英格蘭人成立的這家委員會共由二十多位大大小小的投資商組成,先期籌集了大概十五萬鎊的資金,打算仿效東岸人,建立規模化的純鹼生產工廠。之所以如此,也是因為英格蘭人看到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好處,尤其是純鹼的工業化生產,需要海量的資金進行研發,單靠任何一位個人投資者可能有些吃力,因此不如集結眾人的力量,集中進行攻關。如果產生了成果,那麼按各人的投資比例分享收益就是了。
其實,英格蘭人也明白,像東岸那樣由政府牽頭組織,成立一個產業發展基金,對各種新產業進行指導和投資,似乎才是最靠譜的。但這事在東岸行得通,在英格蘭卻決計行不通!商人們才聯合起來壓制住王室沒多少年,怎麼可能又將其放出來呢?要知道,這種事情可是會極大強化王室權威和影響力的,是這些闊佬們最不願意看到的。他們寧願由他們控制的國會撥款來成立這種產業基金,但代表其他行業的議員們肯定不會同意。理由也很簡單,憑什麼我一個建築商人出錢來幫你發展化工產業?
所以,這是制度的缺陷,在目前看來是無解的。現今的英格蘭國會,完全就是一幫抱團取暖的商人或下級貴族們的集合體,大家在對付王室上面達成了共識,因為這事關所有人的切身利益。但如果說具體發展某一項產業,並且還為此在全國範圍內徵稅,這就有的扯皮了,大概率無法通過。
說來說去,還是得自己想辦法!由相關利益方自己成立協會,自己組織資金,自己進行研發,成果(如果有的話)自然也是相關投資者自己分享了。
約翰·斯科特將手頭的報刊雜誌歸了一些類。他沒有先看經濟和商業方面的新聞,而是首先選擇政治領域的報道。他堅持認為,東岸的強大在於其體制,而不是技術。比如他們可以以國家財力為後盾,扶持一大幫企業的發展,或給予補貼,或減免稅收,或提供技術援助,總之手段很多,企業的技術攻關速度也很快。再比如,他們和英格蘭一樣有一個貴族議院,但執行這個議院意志的卻是一個九人集體,遇事表決簡單多數即可通過,非常高效。
英格蘭在這些方面就不行了。他們國會一般不開,平日裡闊佬議員們在各地忙著自己的生意,只有遇到大事時才會聚集一堂,開會討論。而英格蘭至今沒有一個全國性的財政及稅收制度,政府只能收到少得可憐的一點稅收,用於維持公務員及少量軍隊的運轉。一旦沒錢了,再向國會求助,或者臨時開徵某稅,或者由議員們以「援助金」的名義攤派出錢,可以說是公私不分,非常粗疏——當然議員們對此也無所謂,他們平時也不繳什麼稅,國家本來就是他們的玩具,有事時出點錢也很正常,反正過後還能大把賺錢。
約翰·科特本來覺得這沒什麼,因為這個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是這樣的,聯合省因為戰爭發債加稅,中國的大明也有「遼餉」這種臨時性稅收。但在看了東岸成熟的徵稅體系後,他真的很受震動,他們對全國的經濟活動進行分析,考慮到民眾的生活,然後進行徵稅。稅種也非常科學,徵稅人員數量龐大,文職的、武裝的都有,偏偏成本不算高,這可能得益於他們對社會的控制比較嚴密吧。
現在斯科特在認真思考怎麼把東岸的制度移植到英格蘭,哪怕一部分也可以。但他的朋友警告他,東岸的文化與英格蘭不同,他們是削弱個人權利以謀求更大的集體利益,這在英格蘭行不通。剛剛經歷了光榮革命沒幾年的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