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0年1月3日,南非光城縣以北區域,一支規模龐大的部隊正在行軍。
此刻若是從天空往下看的話,你可能會被那滾滾的煙塵遮蔽住雙眼,只能看到一條長龍沿著千溝萬壑的大卡魯高原滾滾向前。長龍的兩側,是一些快速移動的小型煙塵,有時從隊頭快速移動到隊尾,有時又從隊伍中間向兩邊快速移動,總之沒個消停。誰都可以看得出來,這是一支軍隊,一支處於行軍之中的軍隊。
大卡魯高原的夏天,毫無疑問是非常乾旱炎熱的。地面上到處是乾枯的荒草,以及落滿了風塵的褐色灌木,鮮花和綠草只能在一些河谷地帶才能見到。這些被地質回春作用所切割出來的河谷丘壑之中,很多就蘊藏著珍貴的淡水資源。在這些地方,水草是豐美的,鮮花是美麗的,同時爭奪也是殘酷的!
不單是動物之間進行著爭奪,人與人之間也進行著爭奪!最常見的衝突原本爆發在黑人原住民之間,他們為了搶奪寶貴的水源世世代代進行著搏鬥。即便卡瑪王國的人馬來了並將他們征服之後,情況依然沒什麼改變,該怎樣仍舊怎樣,該爭的還是得爭。原因無他,卡瑪王國並未給他們帶來生產力水平的質變,水源對於他們而言依然是必爭之物。
事情真正起了變化實在南邊的東岸移民越來越多之後。光城縣的著力建設以及外圍定居點的日益增多,使得這些黑人的傳統活動空間受到壓縮。在幾次規模不大,卻令他們刻骨銘心的武裝衝突之後,這些科薩黑人都明白了現在他們遇到了一個了不得的對手,一個自十一世紀從中部非洲大舉南下之後從未遇到的強大對手。
從1687年下半年開始,東岸人依次在後世南非艾利斯戴爾小鎮、東索梅塞特城、阿伯丁城、克勒普拉特小鎮、格拉夫·里內特小鎮、格拉罕鎮以及阿德雷德小鎮設立了涼亭鄉、胡桃鋪鄉、鐘山鄉、文殊鄉、先鋒鄉、黃安鄉、路口鄉,一共七個定居點,總計移民了上萬人過來,平均每年三千餘人,一下子就改變了附近地區的力量對比。
蜂擁而至的東岸移民占據了這些關鍵節點,然後在河中諸縣輪戍過來的民兵及部分黑八旗武士的保衛下(彼時楊亮所部還在東邊的義陽灣一帶剿匪),開始了艱辛的開墾工作,為徹底消化這片土地打好基礎。
科薩黑人對東岸人這一連串的舉措有些反應失常。他們曾經試圖進行過反擊,但很快被打退,而且遭到了嚴重的報復。黑八旗對於抓捕他們補充丁口非常熱衷,東岸人也打算把他們抓起來去修路、開礦,因此他們的下場非常之悲慘,幾個回合之後就徹底不見了蹤影,消失於無形之中了。
不過,與黑人的戰鬥多多少少也延緩了這七個定居點上萬居民的墾荒大業。特別是在1688年卡瑪王國也派了一些精銳本部士兵參戰後,這些定居點受到了嚴重的襲擾,不得不請求河中地區行署將南非騎兵營調過來,以遏制黑人的反撲態勢。
形勢最終在1689年才稍稍穩定下來。這個時候,楊亮也差不多結束了在義陽灣那邊的動作,用船將部隊又拉到了光城縣登陸,打算稍事休整之後,就對這個討人厭的卡瑪王國展開最後一擊,讓其徹底變成歷史的塵埃。
楊亮上校擬用來進行作戰的主力自然是他的老部隊第一團了。第一團大號叫「華夏東岸共和國陸軍第一混成團」,是目前正在展開的「營改團」行動的先期成果。第一混成團的前身是暫編第一團,原本下轄第二步兵營、第六步兵營、第一騎兵營、第一炮兵營、第一輜重營等部隊,番號比較雜亂。
這次部隊整編統一規定,第一混成團下轄三個步兵營(從一開始編號)、一個騎兵營、一個炮兵營、一個輜重營、一個工程兵連、一個警衛排、一個偵察排、一個通訊排、一個軍樂隊、一所簡易野戰醫院、一個修械所、一所隨營培訓學校及若干團部勤雜人員(主要是參謀、伙夫、勤務兵等),全團總兵力4995人,一線戰鬥人員占到了總兵力的七成以上,相當不錯了。
進行如此改編的團目前在東岸只有兩個,就是原先的暫編第一團和第二團,現在都成了擁有五千人的正式大團,有各類技術兵種,具備獨立作戰能力的混成團。據陸軍部消息人士稱,目前營改團工作正在穩步推行之中,下一批次的兩個團的改變工作也已經正式展開,初步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