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凌晨四點半,黃海大東溝以南三十公里處。
以八大遠為主的總共十條戰艦,組成一個異常緊湊的橄欖形陣勢,實行全面燈火管制,奔行在前。負責為他們領路的,就是楊浩的那條x203快艇。
後方大約三公里外,則是以「超勇」、「揚威」為首的魚雷艇隊,他們裡面混雜了「東升號」貨輪和其餘三條蒸汽快艇。x201仍然保持其神秘存在,遠遠的躲在另一角度,並行前進。
老舊的北洋水師艦船,使出吃奶的力氣,也不過勉強弄出一個12節的平均速度,如此才保證前後各隊的位置保持穩固。
楊浩從快艇上回頭看威武雄壯的「定遠艦」,一陣心有餘悸,抹去額頭的汗水,心中大叫:「我的媽呀,真是不容易!就這破速度,接下來且有的折騰呢!」
以前一直想著雁形陣衝擊、小組混戰老招式的北洋水師,對於整體作戰---特別是戰鬥中的全體相互協同,旗艦統一指揮的方式,並不怎麼熟悉。他們更習慣「各自為戰」。
可問題來了,你怎麼能確定各個小組都能團結一致有效配合呢?尤其是揚長避短的發揮自己前主炮優勢來打擊敵人……太多的想當然,面對日軍普遍16節甚至18節的航速集體傻眼!
這臨時抱佛腳一般的變陣,直到他們回過味來似乎是把兩翼齊飛的雁形陣變成了前後呼應。以往各自當領頭雁的定鎮二艦、經來各艦,今番卻是以姊妹艦的方式編組結隊集團進擊,形成梯次進攻戰術。
第一序列的六艘主炮戰艦作為主攻加肉盾頂在一線。後面兩大遠和兩廣為機動偷襲艦隊。充分利用其前向主炮襲擊被前面打散陣型的敵艦。
後方的超勇等外加魚雷艇作為第三波打擊。靈活應變。
總的方針就是,依靠雷達偵測優勢,提前發現日艦,燈火管制悄悄逼近,能靠多近靠多近。上去就是三板斧,能幹掉哪個算哪個,總之是先下手為強先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最好的結果是擊傷幾條敵艦,迫使他們推出戰鬥或者機動性大減。如此才好進行下面的戰法。
這都是楊浩和楊海衛聯手從網上找,從圖書館查,根據搜集到的各種資料費事巴拉弄出的應對手段。幾乎是現有條件下唯一可取的戰術了。
其目標,必須讓北洋水師與日軍的作戰中不能輸太慘,也不能讓日軍贏得輕鬆,能保下來多少人算多少。清廷不管再怎麼該死,這些海軍將士卻是無辜的。他們其中大多數人,都是忠誠勇敢的鐵血戰士,無辜枉死,還得背上百年罵名。未免太可惜。
信任也不是一天培養起來的。楊浩一次次的接近,多方幫助或者利誘。都是為今天這一戰打基礎。
如果沒有以往的交道,讓北洋上下乃至李鴻章都了解他這麼一個人,也不那麼容易就說動對方按照自己的建議進行。
這水磨工夫,可是從《國聞報》渲染中日差距開始,到他幫忙改裝艦炮、借軍費等等一系列的事情,一點點的做成,太不容易了。
而今,終於到了見真章的時刻,楊浩該做的差不多都做了,只能盼望這些大老爺們別再整出什麼么蛾子來。敵人的大炮都頂到腦門子上,你們還要鬧內訌的話,那真是無話可說了。
最後,他還是比較擔心的遠遠看了後面一眼,那邊黑漆漆夜幕中,是「濟遠艦」。當官帶的,仍舊是方伯謙!
這位掛過白旗的艦長,居然被李鴻章保下來,要求其「戴罪立功」。又或者這廝給朝中某個人鬆了銀子,總之根本沒受到什麼嚴厲懲治。
雖然不知道這廝是怎麼調理那幫戰鬥中不跟他一條心的手下的,楊浩卻能猜到,那條戰艦的戰鬥力一定高不到哪兒去。這特麼就是一個定時炸彈啊,天曉得那王八蛋什麼時候再來一次臨陣逃脫,壞了大事?
對於他的擔憂,之前楊海衛也有過說法:「最好艦上其他軍官能控制住局勢,否則,就用艦炮轟死他狗日的。」
希望那種事情不會發生吧。
夜幕低沉,海風輕緩。淡淡的霧氣貼緊海面隨風涌動,看上去無邊無際,不知道盡頭在哪裡。
這樣的天氣,對於打算偷襲的北洋艦隊來說是好事。據說日本海軍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