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帶著幾個姐兒家來,原為的是送茯苓霜,兼同爹媽嫂子商量哥哥歸家之後張羅中秋佳節之事。卻沒想到被馮氏拉著勸了好一通的話,整個人都有些渾渾噩噩的。
倒也沒心思再提別事。
及至下晚回尤家之後,陳氏少不得趁眾人都回房休息時,拉著尤三姐兒將馮氏先前勸她的話和盤托出。因問尤三姐兒有什麼好主意。
尤三姐兒對蘭姨娘四姑娘原沒有什麼感覺,當然也對馮氏那一席危言聳聽的話不以為然。蓋因馮氏與蘭姨娘素未謀面,不過憑著自己日常所聽之後宅陰私事揣摩人心。所以才怕蘭姨娘獻好不成,圖謀不軌。
但是尤三姐兒同蘭姨娘母女同在一個屋檐下,幾年相處下來,她並不覺得蘭姨娘是個心狠手辣——或者說她並不覺得蘭姨娘有那個膽子做出對陳氏,對寶哥兒不利之事。
陳氏聽了尤三姐兒這一番分析利弊,不覺心下大定。因笑道:「我就說麼,應當不至於此。那個蘭姨娘倘或有這個本事,老爺也不會……」
話未說完,自覺失言,忙的掩住了口。
尤三姐兒看著陳氏略不自在的模樣兒,笑著勸道:「不過舅母一席話倒是提醒了我一件事兒,我也要勸母親一句話,只是不曉得母親聽不聽罷了。」
陳氏聞言,嗤笑道:「你跟我說話還這麼故弄玄虛的做什麼?還不快快說來?」
尤三姐兒見狀,少不得笑言道:「四姑娘今年也有七八歲了。平日裡由蘭姨娘教導著,我也不知道她識不識得字,念不念得書。媽何不從外頭請一位女先生來教四姑娘讀書?」
陳氏聞言,頗為詫異,忙的開口問道:「好端端地,你說這個做什麼?她又不是我的親閨女,我可懶得替個白眼狼兒操心那麼些。何況這京中不讀書的女兒家也多。豈不聞女子無才便有德的道理?」
尤三姐兒當然知道時下世道對女子的禮教約束森嚴,且不喜女孩兒讀書的人家甚多。
只是她乃從後世穿越而來,已經習慣了不分男女皆可讀書之權。想當初驟然穿越,為了讀書一事磨纏了陳氏許久,還好外祖一家疼愛,終讓她心想事成。如今到了四姑娘的頭上,尤三姐兒也理所當然的想要四姑娘讀書——倒不是為了示好或者其他,只是覺著不論哥兒姐兒,只要條件允許,都應當讀書識字,不說明理知義罷,至少也不用作個睜眼瞎子。
尤三姐兒的某些想法,陳氏素來是不大懂的。不過這麼些年陳氏聽尤三姐兒的話已經習以為常,因此此刻雖然不以為然,仍舊細問尤三姐兒為什麼要這麼提議。
尤三姐兒便道:「到沒有什麼好說法兒,只不過是想著聖人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反過來豈不就是己所欲之推之於人麼?我幼時想要讀書之心切,母親也是知道的。也是仗著素有母親疼愛,外祖一家縱容,所以才能讀書識字。及至後來,舅舅又從東宮接來一位教養嬤嬤,每日教我們言談規矩,這都是很好的。當年大姐姐得了母親的照拂,也能同我們一處念書學規矩,我想她也是感激母親的。如今家中只有四姑娘不曾念書學規矩——」
「不瞞母親說,因著四姑娘年歲太小,況且向來不肯與我們親近的緣故,我們與她自然也不親近。但親近與否是一說,叫不叫她讀書識字又是另一說。媽若是不喜歡帶著她去外祖家,大可以在家裡為她聘請一位女先生,一個月也不過是幾兩銀子的事兒,倒費不著什麼。媽只當是仁至義盡罷了。」
陳氏向來恩怨分明,是個最為爽利的人。因此也愛聽尤三姐兒這麼幹脆利落,絲毫不含糊的話。聞聽此言,少不得細細尋思一回,因說道:「你的話也有些道理。我確實不大喜歡她那個脾性,被她姨娘教的倒三不著兩的,我一瞧見她那副輕狂樣子就覺著討厭。之所以不帶她去你外祖家,也是怕她心思偏執滋生口角煩擾之故。不過你說得對,咱們家三個姐兒都是正經念過書識過字的,單剩她一個沒書念,倒也沒什麼意思。何況咱們尤家也不差那幾兩銀子,倘或傳將出去了,好像是我這個當嫡母的故意不叫庶出的丫頭念書似的。」
尤三姐兒聞聽陳氏如此說,少不得笑道:「正是這個意思。媽只當花幾兩銀子買個安心便是了。如若不然,媽這回搪塞過去了,下回搪塞過去了,那蘭姨娘只顧在老爺去時吹吹枕頭風,說不定哪天老爺瞧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