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國皇帝□□哈赤建國至今,清朝已傳到了第四代帝王,即當今天子康熙帝。
說起這位當今聖上,卻也足以稱道一聲「不凡」,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擒鰲拜、平三藩、收復台灣、驅逐沙俄、親征噶爾丹……種種作為無不展現出他過人的智慧氣魄與不凡的能力手段,堪稱一代賢明君主。
如今這位帝王正值壯年,正是壯志凌雲雷厲風行之時,心性手段皆極強硬,任憑你是誰,膽敢犯事,必定鐵面無情。
那甄家的所作所為已不足以用「犯忌諱」來形容了,根本是戳了聖上的逆鱗,大卸八塊都不足以解恨!
被押解回京後不兩日,甄家全族上下不論男女老少皆被判斬首,手起刀落,無數顆人頭滾落,頃刻間整個菜市口血流成河,濃重至極的血腥味熏得人幾欲暈厥。
那甄應嘉更被判了凌遲處死,一刀刀片完好不容易得以解脫之後,卻又被挫骨揚灰,可謂死得極其悽慘,竟是連塊骨頭都不曾留下。
然而卻並無人覺得皇上的手段太過狠辣,向來百姓最痛恨的便是貪官污吏,那甄家極盡手段斂財高達千萬,簡直駭人聽聞,且這麼多年甄家稱霸江南肆意作威作福魚肉百姓、仗勢欺人,早已叫百姓們怨氣衝天,不過是畏懼其權勢敢怒不敢言罷了,如今聖上下狠手懲治,卻不知多少人拍手稱快呢,縱然那行刑場景委實太過嚇人了些,百姓們卻也只覺得那是甄家罪有應得。
有罪該罰,有功自然也該賞。
當今天子心硬手狠,卻也是個賞罰分明的君主,那林如海任巡鹽御史多年,查察鹽政、糾舉不法,為大清國庫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自身卻多次陷入險境,堪稱勞苦功高功勳卓著。
尤其此次甄家落、千萬財寶追繳入庫,林如海更是當之無愧的頭號大功臣,況人家為此險些將命都搭了進去,便是只衝這一點,也絕不能虧待了如此功臣。
大批賞賜如流水般進了林家,只叫林家的庫房又更豐厚了幾分,升官亦是毫無疑問,便如先前林如海所透露的那般,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一躍進入京城政權的中心。
只是意料之外的是,除此之外,聖上竟還給林如海加封了一個一等忠毅伯,賜府邸一座。
這卻是驚掉了不少人的下巴。
需知當今聖上於封賞一事簡直堪稱「吝嗇」,無論是前朝還是後宮皆如此,林如海縱然勞苦功高,然而能從這位「吝嗇」的帝王手上夠得到如此殊榮卻也實屬不易,足以當得一句「心腹寵臣」。
一時間,林如海便成了京城裡最炙手可熱的存在,源源不斷的請帖叫門房收到手軟,今日東家做壽,明日西家生孩子……更日日有人捧著重禮前來求見。
好在林如海卻也不是那等輕狂之人,反倒因著聖上出乎意料的大封賞而愈發的警惕謹慎起來,對於那些送上門的重禮,一個不留全部拒收,至於那些同僚的宴請,他卻也不曾出席,只按著規矩叫人將賀禮送到便罷,不失禮,卻也不出眾。
他也不怕因此而被同僚冷待排擠,反倒希望被孤立才好,如今他已經坐到了這個位子上,倘若再八面玲瓏長袖善舞,與那些個同僚皆稱兄道弟,那才真真是上趕著作死,倒不如老老實實當一個清高孤傲的孤臣。
被同僚孤立、被權貴排斥又如何?只要聖上信任他重用他,他便能屹立不倒!
果不其然,一直在暗中看著這一切的康熙對於林如海的「知情識趣」甚是滿意,他最痛恨的便是結黨營私拉幫結派,林如海的能力他很滿意,但若是對方不夠聰明,他卻也不會重用。
他不怕臣子聰明,因為只有真正的聰明人才知道什麼選擇才是最正確的,才不會為一點蠅頭小利去犯蠢,不像那些個明明蠢得要死偏還自作聰明的蠢蛋!
他們的那點子算計,真當誰不知道呢?卻也不想想,他新覺羅玄燁幼年登基,周圍虎狼環繞,若連這點東西都瞧不明白,這皇位又豈能坐得如此穩當?真真是利慾薰心,一個個自作聰明的蠢蛋。
毒舌又犯了的康熙爺噙著抹冷笑,在心底將那些個「蠢蛋」扒拉出來從頭到尾諷刺了個遍,嘴裡琢磨著「林如海」三個字,眼裡精光一閃,有了主意。
……
卻說林如海雖極盡低調,但有些人能推,有些人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