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中燈火飄搖,忽明忽暗。皇帝已經坐在那裡望著桌案上的奏摺一個時辰了。
桌案之上幾百本奏摺都是推舉儲位的,可皇帝每看一眼就覺得頭痛。
太子司徒昂犯下大錯,德行有虧,他一怒之下就廢了儲君,可真的廢儲之後他又覺得痛心了。太子沒有母親,剛一歲就被封了位份,這三十來年都由他親自管教的。太子三四歲的時候他就抱著這孩子教他讀書識字,到得年長又親自安排宮人老師,生怕他受到哪怕一點兒的委屈。是,太子德行有虧,即使他是皇帝也沒辦法保住他的位置,可一想到司徒昂他的心就一陣陣的抽痛。
面前這些摺子,舉薦一、三、四、五哪位皇子的都有,只就沒有一個司徒昂,怎能不惹得他難過?
他那天那句氣話本是說給在朝的大臣聽的,結果現在呢?不過半個月時間,就連四川廣東的官員都上折舉薦太子了,若說他們沒有結黨,誰能相信?隨手翻了翻面前的摺子,推薦四皇子的最多,足足有兩百多本,大皇子其次,也有一百七八十本,到得五皇子還有個一百二三十本,只三皇子司徒晟的最少,只有十幾本,而且看那些官員所處的位置或者籍貫,都是黃河兩岸的,司徒晟對他們或者他們的家人有活命之恩,舉薦也不為過。
這還是剔除了那些職小位卑的小官之後餘下來的奏章呢,若是連五品以下的官員奏章也算上,足足有一千多本奏摺呢,平時沒見到他們這麼關心朝政,現如今倒是興奮上了。
為四皇子上這兩百本奏摺的官員只看姓氏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一多半都姓楚,姓楊,姓劉,都是世家大族的姓氏,餘下不姓這些姓氏的官員也都與之有著姻親關係,比如說那位禮部尚書曹章,他妻子就姓楊,也是四皇子的羽翼之一。
大皇子的這一百多本基本上都是勛貴上奏的。他本以為鎮國公牛家是個好的,現在一看也不遑多讓,跳得最起勁兒的就是他們家。大皇子的奏摺雖然比四皇子的少,可分量卻十足,四王八公十二家裡有七家保奏大皇子繼位,再一看下面的奏章,甄應嘉和林海雖然沒有明說可這話里話外的意思是求皇帝擇長君,長,皇子中誰是長,可不就是這大皇子!簡直是……簡直是恬不知恥!
甄應嘉的老母做過自己的奶娘,所以甄家才有了一場體面,甄家幾兄弟也都被自己授了官職,那甄應嘉不過常人之資卻官至三品做了金陵體仁院總裁,還不是依靠自己的破格提拔?那林海也是,他父親早喪,只餘下孤兒寡母,自己一手提拔才讓他坐上了巡鹽御史的肥缺。這二人本應是自己的心腹,不偏不倚,如今竟然投了老大的門下,他們是瞎了眼睛還是爛了心肝?自己的心腹在自己沒死之前就投到了兒子的手下,這不是在咒他死嗎?!
也不想想他們這身官皮是誰給披上的,皇帝既然能賞他們高官厚祿,難道還不能罰得他們一無所有嗎?
五皇子的派系基本都是他母家的勢力,不是翰林院就是御史台要麼就是……國子監。隨手打開一本,國子監祭酒李守中,皇帝倒是記得清楚這李守中的女兒前一陣嫁給了榮國府。此事本不至於鬧到他也知道,不過那榮國府在守孝的時候就明定了親事實在是有違孝道,有個御史就一封奏摺告了上來,他也就有個印象。這李守中竟然也是五皇子的人,若不是這本奏摺他還真沒看出來。既然他是五皇子的人,那他的親家賈家卻是怎麼回事?
按理說,賈家這等勛貴一貫和大皇子相處融洽,理應是大皇子麾下走卒,此次上摺子賈家的姻親王家史家也都出言保舉的大皇子上位。可有趣就有趣在整個賈家就沒人上摺子!
賈家有兩個國公府,雖說已經敗落了,可裡面還是有一個一等將軍,一個三等將軍和一個六品的工部主事的,比起齊國公陳家、治國公馬家這等只餘下一個爵位的人家來說也還算好的。可這陳家的陳瑞文,馬家的馬尚都上摺子保舉了大皇子,為何這賈家卻毫無動作呢?難道是因為搭上了李守中就掛到了五皇子旗下,這賈家打算腳踩兩隻船嗎?他們還有這等膽量不成?
哼,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皇帝一甩袖子,回寢宮安歇去了。什麼立儲大事?且等他氣消再說吧。
皇帝想等到消氣,可群臣們卻不知道啊,這奏請立儲的奏摺每天都有個幾十上百本呈上來,差點沒把御案給
第三十五章薦儲君眾臣失聖意上奏章睿王得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