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碧的「家鄉」在山西省懷慶府紫陵縣,此時大量的人逃荒避旱,紫陵縣現存的幾戶人家,都是朝廷下了遷徙令,從其他地方遷徙過來的,都是貧苦人家。
冷碧浩浩蕩蕩的帶著一群人回來,就是少有的幾戶人,也站在路旁圍觀。冷碧能夠繼承了「家產」,一座破爛的屋舍,和按朝廷安置人丁政策可得的五畝地,他在戶籍上登記的是八歲,還沒有成丁,朝廷給未成年男子的土地就是五畝。沒辦法,他們一大群人,又只有轉戰縣衙,求助縣老爺。
能被發配到這兒來當縣令的,都是在京中等著補官的,好容易一場大旱,把一批人拉下馬,他們才有機會,都是官場新丁。
新丁好糊弄啊,如果沒有個懂行的師爺就更好說話了。
一群人浩浩蕩蕩的過來,還有幾個騎著高頭大馬的鏢師,再加上看熱鬧的,嚇得縣令以為是哪位上官駕臨,或者有亂民要鬧事。
肖玉川肖縣令急急忙忙的出來,卻原來發現原來是自己治下的人求見,頓時就放鬆下來,聽名冷碧的來意,為難道:「這房子就是這樣,本官也沒有辦法,朝廷有令,能拿出地契來的可以發還,你這地契遺失,就沒有辦法了。」
「不敢勞煩大人,小子萬不得已離家,地契雖然丟了,但身上還有兩個銅板,想請大人派人量地,也好置辦下家業。」冷碧可不是來鬧事占便宜的。
縣太爺一聽不是來找他要回原來的地,就放心了。這紫陵縣遭災最嚴重的就是縣城和周邊鄉鎮,基本上都是死絕了的。土地早就劃歸國有,要是現在突然冒出一個人拿著地契,還真不好辦,既然是要買,那就沒問題了。
縣太爺初做官,還不是那等官場老油子,收了冷碧一根十年份的人參,就把冷碧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把手下的皂吏差役指使得團團轉。冷碧請的大管家,也是會做人的,每位辦差的公家人,都是少則幾十,多則幾百個銅板的謝禮,說話做事也處處透著尊重,讓這些人辦事更用心了。
因為朝廷有令,山西遭災,免各項稅、役五年,所以冷碧拿著錢,一口氣就買了300畝地,還是連成一片的好地,可以說現在紫陵縣境內有本事買這麼多地的就他一個人了。冷碧還趁機買了兩座山,大量入手不動產,在這個時節最合適不過,朝廷也沒有限購令,正好便宜了冷碧。
冷碧一行人先包下了一家客棧,在客棧里歇息,有派人休整老宅,前後不過一個月,宅子的前院中軸線上就休整好了,其他地方可以慢慢來,冷碧就擇了個好日子搬進去,還給縣太爺送了禮。這位縣太爺有本事,紫陵縣原本的三班七房都死絕了,這些人都是他自帶的,也算得上強勢。
請公門的人吃過酒,冷碧也就正式住進來了,在東面起了祠堂,供奉的是他頂替身份的父母族人。原身的宗族觀念是非常矛盾的,他希望有個兒子能傳宗接代,已經期待得魔障了,可是他對父母的香火又不重視,在原身的一輩子中,從來沒有祭祖和給祖宗上香的存在。也是,好不容易逃到京中,戶籍萬幸落成了平民,可還是娶了身在奴籍的女子為妻,甚至事事以奴籍岳父岳母為首,可不是追本溯源的人。
想來,原身避諱在意冷碧現在祭拜的不是他身體血脈的親人、祖先。
房屋休整好,冷碧又陸續外出幾趟,採買了一些壯年男子回來充當護衛,大災過後的治安,他可不敢信任。
大半年過去了,紫陵縣陸陸續續的也就繁華起來了,朝廷下令遷徙的人慢慢從四面八方趕來,可是能紫陵縣稱得上大戶的,也就冷碧一家了。
三年後,冷碧通過了縣試、府試、院試,成了一名光榮的秀才,名下有五十畝地可以享受免稅的待遇了。當然,最近五年,整個山西都免稅,這個好處暫時看不出來。但是冷碧可以免除徭役了,等他十五成丁之後,徭役不會再找上他了,現在他拜見縣令,也無需下跪了。
冷碧是災區考生,名次還靠前,通過一番勵志的宣傳,冷碧顯然已經成了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典範,加之年紀小,受到了十分歡迎。
冷碧本來名次入了貢生,是要入京城國子監讀書的。冷碧這三年又陸續添置了很多田產,整個紫陵縣的好地、幾座山,基本上都是他的產業,幾乎滿縣的平民都是他家的佃戶,這樣大的家業,一個秀才,顯然是
第64章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