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的春季圍獵行動,衛若梅也是知情人之一,太子被廢黜,最有希望成為皇儲的十三阿哥就成了眾矢之的,大阿哥派人行刺圈禁中的廢太子,嫁禍十三阿哥胤祥,太子黨趁機落井下石,同時也是為了替太子脫罪,收羅了所謂的證據,奏了胤祥一本,說木蘭圍場行刺皇上,是十三阿哥為了取代太子製造的一起冤案,太子府的侍衛早被胤祥收買,而胤祥最先趕到皇上營帳救駕,也是預謀中的戲份。
他們甚至說,被十三阿哥殺死的那隻老虎,也是有人馴養的,目的不言而喻,是胤祥取悅皇上的苦情戲。
在扳倒胤祥的事情上,除了無心於皇儲之爭,故作淡泊潛心道家學說的四阿哥之外,諸位阿哥保持了高度的團結,他們的黨羽首次形成合力,根本就沒有給胤祥辯解的機會,於是,就在太子被廢不久,十三阿哥也被圈禁起來,為了避免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皇上決定,不再提前冊立儲君,這倒給了太子黨新的希望。
他們也知道,行刺皇上的事件一旦被查實,太子就再也沒有復立的機會,所以,就把外圍的知情人逐一滅口,衛若梅情知自己必死無疑,就把當年的事件詳細告訴了衛若蘭,讓他務必找到太子的手諭,幫助聖上的新寵十四阿哥取得皇儲之位,以保全衛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
在衛若梅看來,太子的手諭很可能是賈珍自己隱瞞了下來,爵威烈將軍雖然是太子的心腹,卻未必肯觸犯謀逆之罪,以賈氏家族的顯赫地位,實在沒必要去冒滅族的風險擁立太子為帝君。當然,他也不會去揭穿太子的罪行,為了自保,賈珍一定會把密箋藏起來,作為物證要挾太子。讓他不敢對自己及家人下手。
就在交代後事不久,衛若梅就在翰林院中風猝死。
事情過去了多年之後,衛若蘭科考中舉,並被十四阿哥暗中提攜。進了翰林院,很快提拔為從五品侍讀,得以在南書房行走,也正是因為他漸漸接近權力的中心,這才引起了太子黨的大臣們密切關注。得知他就是衛若梅的胞弟,自然不敢掉以輕心,勢必除之才心安。
太子黨的殺手們本來準備在半道上截殺衛若蘭,沒想到,卻被十四阿哥的人暗中相助,所謂墜河身亡,當然是為了掩人耳目,以掩護衛若蘭的行蹤,好讓他抽出身來,追查太子手諭的下落。
這就是衛若蘭去寧國府潛伏。並在天香樓遇到瑾瑜的原因,他覺得,秦可卿在天香樓自盡,或許就是某種暗示。
因為並不清楚秦可卿和賈珍的情人關係,所以,衛若梅的判斷發生了嚴重偏差。
太子被圈禁之後,生性耿直而又迂腐的秦業自然也受到排擠,家中的漂亮女兒,也成了權貴們獵艷的對象,賈珍為了保護秦可卿。便以賈蓉的名義把她娶進家門,因為,秦業的態度十分堅決,太子把可卿託付給他收養。他必須要讓她嫁入豪門,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大少奶奶,就算太子被廢,他的女兒依然擁有皇家血統,無論如何,也不能委身為妾。
他並不知道。秦可卿年齡雖小,卻早已經和賈珍暗度陳倉,對賈珍一往情深,他更不可能知道,秦可卿是太子控制賈珍的一個籌碼。
尤氏和賈蓉都知道秦可卿的身份,也很清楚她和賈珍的關係,所以,秦可卿在寧國府的地位,除了焦大醉酒時口沒遮攔,主子奴才們諱莫如深。
雖然庭院深深,朝中的一些事情還是傳了進來,木蘭圍場事件的知情人紛紛亡故,這讓秦可卿憂心忡忡,她自始自終認定,太子的手諭其實就在賈珍手中,以賈氏家族和皇上的關係,以他們擁有的顯赫地位,她完全理解賈珍在木蘭圍場事件中所做的選擇,所以,賈珍不提此事,她也就從不過問,她相信,賈珍出於對自己的深愛,肯定不會出賣太子殿下,同時,她也知道,太子的黨羽們未必會相信賈珍。
過度的憂思,終於讓秦可卿一病不起,為了讓自己的心事得到徹底解脫,在一年一度的探訪之日,她毅然向父親坦白,賈珍並不知道手諭的事情,是她偷偷地用空白信箋置換了太子的手諭,因為,她擔心刺殺皇上的事情一旦敗露,賈珍全家都將死無葬身之地。
為了表示對父親的愧疚,也為了替賈珍贖罪,她在偷偷和父親會面之後,回到寧國府,毫不猶豫地在天香樓為自己的生命畫上句號。
對賈蘭來說,很是不屑於賈珍大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