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開國時,***禍亂中原近百年,可以說是百業凋零、民生凋敝。
那會別說百姓了,就是剛剛跟著太祖打天下的功勳人家,也沒有多少錢去維持逐漸壯大的家族。
太祖皇帝不忍跟著自己打天下的那幫老夥計過的艱難,不但多有賞賜,更是定下了可往戶部國庫借銀以度過艱難的規矩。
可惜,規矩是好的,借錢的人就不一定了。
近百年下來,堆積在戶部的欠條已經裝了好幾大箱子了,還錢的人卻少之又少。
特別是昭武年間,天可汗陛下十全武功,大夏幾乎達到了千年來的巔峰時刻。
有一天劉濟百無聊賴微服私訪,見一新科進士因為俸祿不夠維持養家餬口,賃居南城破屋。老母重病無錢醫治,竟然在休沐時擺攤賣字。
這讓向來自傲仁慈聖君的劉濟怎麼忍,隨即再發聖旨,文武百官家計困難者亦可向戶部借銀云云。
於是乎,滿朝文武百官紛紛前往戶部,多則上萬,少則近千。隨後再以此事上書謝恩,通政司幾乎堆滿了萬言謝恩摺子……
就連林如海這等高門貴子都隨大流借了一千八百八十八兩銀子,賈琮曾問過原因。
當時林如海的原話是:太上皇那會正以自己這道聖旨彰顯聖恩,你不借,便是不感恩!
雖說這事吧,夠扯淡的,但這事在當時的確是一種政治正確與時尚。
等老貔貅文同軒上任戶部尚書時,這位大夏財神爺往戶部銀庫走了一圈,進去時步伐六親不認,出來時卻是如喪考妣。
那是大夏戶部銀庫嗎?窮得養耗子都得餓死!
隨後便在元祐元年開春時上了一道催繳戶部欠銀的摺子,可惜那會新帝帝位不穩,痊癒後的聖人再次臨朝,這種打臉的事兒,太上皇連聽都不想聽。
不但將文同軒罵了一頓,還再次下旨,朝中文武不論品級,有困難者可去戶部借銀以度艱難。
於是乎,至今年夏,戶部銀庫幾無存銀,好懸沒能撐到秋稅抵京,差點開了天窗。
自此,文同軒化身老貔貅,非必要戶部只進不出,別說臣子去借銀,就是太上皇與皇帝想要從戶部要走一兩銀子,他都能帶著戶部銀庫的賬本堵住二聖,無時無刻的嘮叨沒錢的事。
「咱們是為娘娘建造園子,那便是為皇家建造,戶部出銀不是理所應當嗎?為什麼要還?」
王夫人的這句話若是真的傳出去,呵!
文老貔貅還真會如同赦大老爺所言,提筆在榮國府的圍牆上寫滿催債的詩詞。
別看老太太心裡也打著同樣的主意,可她就精明多了。在大兒子懟了二兒媳婦後,再沒提戶部借銀的事,甚至還詢問了一下自家到底總共欠了戶部多少銀子……
「老太太、父親、大伯、二叔,文老尚書前幾日方上了摺子奏請陛下準備催繳欠銀,咱家就是一時間銀子不夠還債,那也別把窟窿往大了捅啊。到時候還不上銀子,是要出***煩的!」
唉!
賈琮嘆了口氣,抬出了宮裡的元春:「大姐姐可還在宮裡苦熬,咱們不能給她再添麻煩了。陛下不是聖人,他可一直惦記著戶部欠銀的事……」
有些話不用說,在座的幾位其實都或多或少明白了是什麼意思。
賈敬已經摸到了小胖子的心思,撫須說道:「琮哥兒說的對,娘娘的榮辱皆在陛下,咱們是該考慮考慮歸還欠銀的事了。」
「歸還欠銀?」
賈母的臉色很不好,這是要她的銀子?
只見老太太皺眉反問:「這幾年又澇又旱,莊子上幾乎沒什麼收成,還得府里貼補。各地的鋪子收益也是一年不如一年,還要
供養族中老弱,哪裡來的錢還欠銀?」
「是啊,如今又要修建娘娘省親的園子,本就銀錢不夠……」
王夫人的話說到一半,卻見賈敬擺手說道:「歸還欠銀可以先還一部分,至少要有個態度,此事不必再議。至於建園子的事……」
「園子就建在咱們兩府後面,將東府會芳園一部分和西府東大院騰出來,這樣就可以省下買地的錢。東府再出五萬兩銀子,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