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高賢出列對著賈蘊道:「北疆三省因大旱,收成銳減,賦稅至今也只收上來六成,加上民風強悍,拒租罷賦之風驟起,若是借兵丁甲士強收硬取,又恐激起民變,朝堂諸公想盡辦法亦是一籌莫展。筆硯閣 m.biyange.net」
堂上的崇明帝對著賈蘊淡淡道:「你如何看待,不妨直說,朝堂諸公都想不出辦法,你說錯了也沒關係,朕恕你無罪。」
賈蘊聞言一怔,崇明帝問他朝堂之事,似有考校之意,思忖片刻,賈蘊道:「回稟陛下,聖人云:「民者,國之根本,聖君待百姓當如赤子,薄其稅斂,教化其心。」,既然北疆大旱,百姓無糧可繳,為何不免其賦稅,權當開倉賑災,以安百姓之心。」
崇明帝面色如常,平靜道:「能說出此話,可見你念書是用了心的。」
還沒等賈蘊放鬆,崇明帝便繼續說道:「若是權當開倉賑災,朝廷的賦稅便虧空太大了。」
賈蘊就知道沒這般容易,朝堂諸公都想不出辦法,又怎會如此簡單,此事說到底就是朝廷沒錢。
崇明帝也沒指望賈蘊能相出什麼對策,只是起了考校之心罷了。
頓了頓,崇明帝擺手道:「國庫空虛,此事也不是你能解決的,好生念你的書去。」
賈蘊聞言點了點頭,思忖片刻,抬眼看了看崇明帝,小心地說道:「稟陛下,國庫空虛,長此以往,於朝廷不利。」
崇明帝聞言皺了皺眉,國庫入不敷出,他又能如何,若是加賦,百姓也活不下去。
朝廷的稅銀,崇明帝自是清楚,每年各省解運的地丁賦稅,多達一兩千萬兩,加上上百萬兩的各關稅銀,幾十萬包括當鋪稅在內的雜稅銀,大部分也解至戶部銀庫,加起來有兩千多萬兩。
稅銀看似很多,可諾大的朝廷處處得花銀子,朝廷二萬餘官員的俸薪,帝後皇子的享用,將士的食銀,上千位王公子孫的歲祿,歲修河工的三百萬餘兩的經費,幾十萬吏役的工食銀,征戰之費,等等,每年近二千萬兩的開支,主要也是靠這些銀子。
仔細一算,每年賦稅的銀子堪堪夠用,最多也只是富餘少許,若是碰上災荒之年,國庫難以為繼,只能依靠各省籌款。
念及此處,崇明帝亦是無奈,宮中能省的都被省了下來,可也是杯水車薪。
「好了,此事朕知曉,朝廷的事也輪不到你操心。」崇明帝不耐煩地說道。
賈蘊咬了咬牙,道:「稟陛下,據學生所知,朝廷賦稅主要便是依靠丁稅,而大乾律言明,人丁需要每五年一計,上上戶需要每人徵收九錢丁銀,然後依次遞減,下下戶則每人徵收一錢,按理來說很公正,可各級官吏不一定能夠做到細心核查,而有的官員則為了所謂的政績,根本不顧百姓死活,為了多收錢財,應刪者不刪,不應增者反增,搞的百姓苦不堪言。
此外,官員士紳隱瞞人口,奸猾之徒又以客籍進行規避,結果徵收的丁稅便又落在了貧苦百姓身上。
甚至於上戶利用錢財權勢將自己評為中戶,而貧苦百姓反而被刻意評為上戶者同樣存在。
官員為追求溢額在編審時多行虛誇,另一方面舍富就貧,丁銀溢額增多的結果便是使百姓承擔起更多的丁銀來,飽受「代納」和「包賠」之苦。
故人云:「在民有苦樂不均之嘆,在官有徵收不力之參,官民交累。」」
崇明帝詫異地看著侃侃而談的賈蘊,思忖片刻,開口道:「那依你之見又當如何?」
賈蘊沉寂少許,大膽進言道:「學生建議廢除丁稅,將丁稅所征之銀添入田賦,畢竟人頭稅是按人丁收的,窮百姓沒地沒銀子,交不起,朝廷自然難以收齊,而有地的有銀子,交得起稅,如此一來,朝廷稅銀才會收齊,國庫才會充盈。」
崇明帝聞言一怔,神情凝重,賈蘊的話不無道理,朝廷各地土地稅都收得不錯,但人頭稅總收不齊,正是因百姓家中無餘糧,交不起人頭稅。
丁銀不止影響朝廷稅收,老百姓的日子因此也很難過,因為人口核查不及時,有的家庭人都去世了,卻沒有核銷,甚至孫子還在給去世的爺爺交人頭稅,很多人交不上只好逃到外鄉,長此以往,對朝廷安穩不是
第二十章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