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華夏登陸部隊以秋風掃落葉的雷霆之勢,橫掃菲律賓的其他島嶼。於三日後,成功攻占菲律賓全境。
而與此同時,海軍第三艦隊已經將第二批登陸部隊運到了華夏南海海域最南端,緊接著開始了對馬來半島的登陸進攻作戰。
攻占了菲律賓群島的登陸部隊也乘繳獲的美軍運輸艦船從菲律賓海峽朝文萊等地發動了進攻。
英軍鑑於在菲律賓群島抵抗所付出的慘重代價,覺得抵抗已經毫無意義。
便主動開始撤退,但是,英軍的撤退部隊所搭乘的運輸船隊,在撤往澳大利亞的海域中,遭到了華夏潛艇部隊的獵殺,損失慘重。
印度尼西亞群島北部與馬來西亞接壤邊境線上,剛剛不費吹灰之力攻占了馬來西亞數萬華夏登陸部隊,正大舉向印度尼西亞挺進。
數以百輛的坦克戰車、裝甲戰車,滿載華夏士兵的軍用卡車,轟隆而行,所過之處,塵煙滾滾、遮天蔽日。
而此時由於華夏潛艇部隊的封鎖,從馬來西亞東半島以及印度尼西亞等地撤退的英法聯軍在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代價後。
被迫撤回了印度尼西亞的中加里曼和巴里巴板等地,準備固守待援。
華夏登陸部隊經過一天一夜的急行軍後,以勢如破竹之勢橫掃了馬來西亞的東半島。
進入了印度尼西的西加里曼與東加里曼地區,與一些英法聯軍零星部隊所指揮的當地土著軍展開了激戰。
輕而易舉的擊潰了他們之後,便迅速向中加里曼與巴里巴板挺進。
與此同時,另一支登陸部隊也登上了馬來西亞的西半島。 兩天的時間內連續攻占了吉隆坡,怡保,關丹等地。
在東路攻擊部隊與固守待援的英法聯軍在巴里巴板一帶發生交火後,他們也趁勢兵臨新加坡城下。
一路從暹羅南部出發的華夏國防軍經西馬來半島的北部春蓬府、攀牙府等地攻入了馬來西亞境內,與台灣邊防軍的登陸部隊在怡保地區勝利會師。
隨即兵分兩路,一路南下新加坡。一路則橫渡馬六甲海峽,進攻蘇門答臘島。
此時的華夏海軍的潛艇部隊已經封鎖控制了這個太平與印度洋之間最重要的咽喉要道。所以。橫渡馬六甲海峽,進攻蘇門答臘島是極其順利的。
駐紮在印度尼西亞中南部半島的英法聯軍困獸猶鬥,但是他們已經斷絕了任何後勤補給和支援。
在面臨源源不斷開進東南亞群島的華夏各路登陸部隊的圍攻下,英法聯軍堅持了半個月後。已經彈盡糧絕的他們選擇了向華夏軍隊投降。
歷經將近一個月的東南亞群島攻略戰役,以華夏軍隊的全面勝利而告終。
其實自從西太平洋海空決戰中,英美秘密聯合艦隊全軍覆沒那一刻起,東南亞群島的結局就已經註定。
沒有了海空軍。失去了制海權與制空權,困守在東南亞的大小島嶼上的英法聯軍的下場只能是兩個。一抵抗到底,被全部殲滅。
二,選擇投降,當俘虜。
顯然法國人與英國人不是擁有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人,在勝利無望。援軍無望的絕境下,他們選擇投降並不奇怪。
在攻略東南亞群島的這段時間裡,西南軍區在駐越軍的協助下,突然攻入了印度殖民地。
腹背受敵的英法聯軍陸軍主力陸續被華夏軍隊擊潰,尤其是從哈薩克斯坦突然殺過來的西北軍區和東北軍區的部隊。
他們的裝備水平要遠遠強於緬甸方向進攻的西南軍區邊防軍,戰鬥力不言而喻。所以他們的推進速度是英法聯軍沒有料到的。
當他們將主要防禦力量部署在印緬邊境時。黃樵松率的二十多萬機械化攻擊集群輕而易舉的突破了他們後方薄弱的防禦。
在後方危急的情況下,前線與華夏西南軍區邊防軍打的熱火朝天的英法陸軍主力被迫後撤。
杜聿明、孫立人、張靈普等人趁勢指揮部隊追擊,在空軍的配合下,英法聯軍兵敗如山倒。一潰千里。
在東南亞群島戰役結束的前夕,華夏兩大軍區的集團軍已經在印度殖民地的收復新德里一帶會師。
英法聯軍的陸軍主力大部分被殲滅。少數潰逃到了孟買等南部港口城市,由於華夏海軍主力